服务用语讲究规范,不过凡事都有特殊性,如果面对上了年纪的老人,这些就很难起作用了,甚至会引发不必要的误会,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把服务用语说得直白一些、形象一些。
一位老人来到窗口营业处取钱,等到输入密码的时候,老人却愣住了。“没有密码,我从来没有设置过密码。”老人理直气壮地说。望着存折上的密印标志,年轻的营业员知道可能是老人忘记密码了:“老人家,您的存折设了密码,您好好想想看。”“没有,肯定没有,即使有我也忘记了,我现在就是要取钱。”老人还是坚持要现在取钱。“忘记密码需要密码挂失,您先填份挂失申请表,7天后过来重置密码吧。”“什么挂失?什么重置?我现在就想取钱!”老人倔犟地说道。
年轻的营业员正想继续和老人理论一番,却被身后的老师傅拉住了:“让我来解释。”“老人家,密码忘记就需要挂失。就好比您想进家门,可是您的钥匙却丢了,但是家里的东西还是安全的,现在您需要做的就是重配钥匙,才能打开门。”老人一下子明白了,心甘情愿地去挂失密码。
同样的意思换了解释的方式,客户的态度和反应却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年轻的营业员还是用专业的服务用语解释的话,老人还是很难听懂,甚至会使矛盾升级。所以,我们需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学习、多积累形象化的服务用语,同时还需要丰富的联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