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仝伟平 本报通讯员 台欢欢
今年31岁的牛艳芬,2001年毕业于焦作卫生学校,带着青春的梦想和对卫生事业的满腔热情,来到了孟州市谷旦镇洪道村卫生室工作,成了一名乡村医生。
虽不是科班出身,但牛艳芬通过参加孟州市组织的乡村医生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如今,她已经是洪道村卫生室最年轻且能独当一面的村医了。“通过参加乡村医生培训,我获得了很多临床知识,获益匪浅。我要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永远干下去,真正做村民的健康守门人!”牛艳芬满怀信心地说。
像牛艳芬一样,通过参加孟州市组织的乡村医生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村医有很多。据介绍,今年年初以来,孟州市已举办各类业务培训讲座12次,外送进修医务人员25人,组织乡村医生培训950人次。
为在农村打造一支合格的“健康守门人”队伍,自2010年开始,孟州市提出了在农村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依托全省“51111”卫生人才培养工程、“522行动计划”,对乡村医生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
据该市卫生局调查,两年前,孟州市所属11个乡镇的268个农村卫生室中,共有乡村医生568人,乡村医生队伍呈“一高二低”现状,即年龄高、学历低、职称低。45岁以上的乡村医生有364人,占67%;中专以下学历有332人,占61%;仅18人取得执业医师资格、68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为了培养一支安心于乡村的医生队伍,孟州市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明确孟州市人民医院、孟州市二院、孟州市中医院、孟州市妇幼保健院、孟州市卫校为培训基地,从2010年起,每年都要对所有注册在岗的乡村医生及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进行为期90天免费轮训。培训分理论知识学习和临床进修两个阶段。培训内容包括医学卫生法律法规、传染病防治、临床实践技能、初级卫生保健知识、急诊急救知识、常见疾病以及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等。
孟州市不断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开展各种操作、技能的练兵和比赛,积极完善市直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市直综合医院同乡镇卫生院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设备、技术等方面对乡镇卫生院给予支持;采取到城市大医院进修、鼓励职称晋升、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卫生技术人员水平;乡镇卫生院对辖区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指导乡村医生开展工作。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农民提供健康服务,今年,孟州市按照要求落实完善了乡村医生补偿政策,让乡村医生有了“定心丸”;落实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落实完善基本医疗服务补偿,由个人和新农合基金进行支付;落实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专项补助。
为妥善解决老年村医的生活保障问题,该市落实完善了乡村医生养老政策,对连续从事村医工作10年以上、到龄退出、不再从事医疗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每人每月给予300元的生活补助。
据统计,两年多的时间里,孟州市举办各类业务培训讲座36次,外送进修医务人员75名,组织乡村医生培训达2850人次。此举有效地提高了乡村医生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培训出一大批规范合格的执业乡村医生,农民对乡村医生信任度逐步提升,村卫生室门诊人次较培训前有所提高。
“能参加乡村医生培训,我非常高兴。希望政府多开展这样的培训,多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们这些年龄大的人也充充电,争取当一名合格的乡村医生。”西虢镇西虢村村医刘立科高兴地说。今年45岁的他,从事村医事业20多年。因为医改的不断深入,一系列优惠政策向村医倾斜,让刘立科越干越有劲,越干越高兴。
如今,孟州市将培训目标定位在更高一层、更符合农村地区需要的高学历、高技术、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性人才。孟州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再经过几年努力,该市268个农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队伍有望实现向年轻化、专业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