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良贵
9月15日,“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挂牌仪式在解放区举行。这个“试验区”,在我国中西部是第一家。走进解放区机关办公楼,一块块“国”字荣誉奖牌和省级荣誉奖牌映入人们的眼帘。在这背后,浸透着团结、拼搏、创新、负责的解放精神和解放干劲,折射出该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高质量、高标准、高品位,更体现出该区干部队伍树立“六种意识”的务实、实干作风。
谈到近期解放区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精神面貌时,解放区委书记郑秋红说:通过在干部队伍中树立学习意识、发展意识、为民意识、大局意识、创先争优意识、廉洁自律意识“六种意识”,目的是让干部在具体工作中锤炼作风,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重学习讲民主,在实干中提升思想作风
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和发展,面对转型提升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干部认真系统地学习国家政策法规显得尤为重要。今年年初以来,该区坚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干部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与解放区发展实际相结合去学习。该区由区委宣传部牵头,每两个月举办一次“解放大讲坛”,先后邀请6位国家、省、市的学者专家来为干部讲解政策、传授知识。该区区委中心学习组、区人大常委会学习组、区政府学习组、区政协学习组率先制订新的学习计划,做学习的表率。该区还组织100余名科级以上干部到北京、南京、福建等外省、市“走出去”学习外面的先进经验,拿来为我所用,把勤学与善思紧密结合起来。
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是打开干部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今年8月中旬以来,该区开展了“树立‘六种意识’、我为解放发展作贡献”活动,广大干部群众踊跃参与,不到半个月时间收到各类建议、意见800余条。该区组织驻辖区的55名省、市人大代表和169名区人大代表召开“献良策办实事作贡献”主题研讨会,开展5次集中视察和调研活动,收到审议意见31条。该区政协在委员中开展了“推进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建言献策”活动,并组织委员们进行6次集中调研和视察活动,收到建议和意见137条。一件件涉及经济、民生等领域的审议意见和提案,凝聚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的激情和心血,知情知政,让大家真切触摸到解放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强劲脉搏。今年9月初,该区又组织40余个区直部门开展该区历史上首次面对面民主评议活动,相关单位对优化环境和作风效能建设公开述职,对行风效能监督员和群众代表的提问现场作答,并现场接受评议。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和毅深有感触地说:“开门评议政风行风,从根本上可以促进部门行风和干部作风的转变,保证我们今后各项工作有转变、有提升。”
该区还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检验作风、转变作风的一个载体来抓。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该区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依法行政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等10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全面推进岗位目标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把每项工作细化、量化、责任化,不仅要落实到单位,还要落实到每个干部身上,建立权力、责任、奖惩、用人“四位一体”的激励约束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干部的工作业绩。该区以规范行政行为为重点,在区、街道、社区、行政村全部实施政务、党务、居务、村务公开,要求公开内容必须公开上墙、上网、上屏。
重服务优环境,在实干中提升务实作风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是“国”字号工程,而且成为衡量和检阅干部作风的主阵地。今年年初,为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交叉工程施工范围征迁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巨大压力下,该区领导郑秋红、原永宏等靠前指挥,带领3000余名党员干部树立大局意识,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圆满完成征迁任务,所有征迁用地全部按时间节点移交,向国家、省、市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服务省重点建设项目郑焦城际铁路解放段线路征迁工作中,该区焦南街道、民主街道、王褚街道、焦西街道4个街道分包了全长2.77公里范围内的征迁任务。4个街道近千名职工勇挑重担,深入征迁户家里作动员,妥善安置征迁户,全身心投入到征迁工作中。截至9月17日,郑焦城际铁路解放段线路181个征迁户已签订了搬迁协议,征迁工作正在按时间节点扎实推进。
今年,该区选择30个重点项目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由区五大班子领导和区直部门分别联系帮扶,从策划、招商、建设等方面实行全程跟踪服务。该区还组织300余名党员干部对辖区34个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和重点外来投资企业进行了大回访。截至目前,该区在项目建设中,调整新增了10个新建项目。其中,投资80亿元的尚林国际休闲旅游集聚区、投资20亿元的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投资10亿元的立天唐人中心等重大项目已步入规划建设轨道。
在解决企业融资难上,8月份,该区成功举办了2012年银企洽谈会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辖区星凯置业、三维商业广场、和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与工商银行焦作分行、中国银行焦作分行、建设银行焦作分行等6家金融机构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帮助。福建籍客商程兴赠高兴地说:“解放区干部‘保姆式’服务,让我们外来客商感受到了家的亲情和温暖。今年,我们公司决定再投资9亿元建设锦江国际商业广场,丰富焦作新区一级商业圈业态,积极回报解放区人民的厚爱。”
重民生铸和谐,在实干中提升为民服务作风
为了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今年年初以来,该区通过部门申报、网上征集和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收集了180余条关于民生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删选整理,确定了2012年十项民生工程,涵盖教育文体、医疗卫生、城乡就业、困难群体救助、社会保障、住房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等10个方面,涉及35个子项目,资金总额达8853万元。
为了做好困难家庭帮扶工作,该区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家住解放区七百间街道太行西路社区的困难户赵晓梅动情地说:“城市低保标准已由原来的260元提高到300元,俺们基本生活有保障,打心眼儿里感谢党和政府。”截至8月底,该区652户南水北调困难征迁户、1350余户失地农民困难户、711户棚户区改造困难户、1500余户低保家庭及低保边缘家庭分别享受到了城市低保、临时生活救助、特困救助、医疗救助等救助项目,救助总金额达到400万元。
今年,该区又专门组织1755名党员干部开展了“走基层、访民情、促发展”活动,每名县级干部、区直单位科级干部都要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和1~3户困难群众,每名街道科级干部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和3~5户困难群众,其目的就是让大家真正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了解动态、第一时间化解矛盾,使干部成为解民惑的宣讲员、知民情的调研员、顺民意的调解员、解民忧的服务员。
人人讲作风,事事看作风,时时比作风。看到党员干部“沉”到基层,“泡”在群众身边,家住解放区焦北街道幸福街社区龙光楼院72岁的王素琴老人高兴地编了四句打油诗:“党员干部进楼院,群众有事不出院,事事件件帮咱办,生活起来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