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焦作日报》9月20日报道:今年前8个月,我市外贸出口呈现振荡波动走势,月度出口均在1.1亿~1.5亿美元间徘徊,8月份回升到最高点,实现出口15118万美元,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13.8%。
枯燥的数据能说话。从这组数据中,笔者看到了经济寒潮中显露出的些许春意。
毕竟,在经济数据一路下行之时,扩大外贸是正常之举。但有两个问题,笔者以为更需认真思考:第一,通过外贸拉动经济,是单纯看出口总量,还是看出口竞争力;第二,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如何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方是长远之策。
坦白地说,焦作作为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其工业大多由此衍生而来,结构不尽合理。尽管通过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承接产业转移,强化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从制造向研发扩展的道路。但是,在这份成绩单的背面,亦要看到,我市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这一点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有人说,焦作的外贸出口离不开“化工与皮毛”。熟悉焦作工业的人都知道,这话颇具含金量。据统计,今年1~8月份,全市出口的106557万美元中,风神股份、隆丰皮草、佰利联三家企业所占比重达到了62.4%。
姑且不论现有出口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含金量”,仅是如此的外贸结构,就足以说明我市外贸转型的紧迫性。因为,在当前对外贸易多元化的趋势下,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将“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值得庆幸的是,我市外贸转型已是春色渐现。统计显示,1~8月份,全市机电产品出口10192万美元,增长16.0%,增幅高于全市整体水平。卓林数码新增出口1184万美元,河南永威、思可达、锦标机械、飞鸿玻璃、中原内配出口分别增长390.7%、86.6%、82.4%、50.4%、40.3%,也普遍高出目标增速。
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其八条措施就是针对出口企业的突出问题对症开方。业内人士认为,八项措施涵盖了外贸企业最关心的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贸易融资等方面,如能尽快落实到位,将对外贸发展起到提振作用。
经济不好的时候,企业总希望依靠政策来“取暖”,这本无可厚非。
诚然,对于当前处处显出疲弱的经济来说,促进政策、扶持政策往往被看成是必须,亦是必然。但不是所有政策都能雪中送炭,有些政策短期看似扶了经济一把,但长期却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
正如,有针对性地在政策扶持、服务企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具体困难,或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销、博览会,有利于积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但对于当前寒潮初露春意的我市外贸来说,也许更加重视培育新的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加快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更有长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