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麻 酩
“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在姑娘们莺声燕语般的讲解下,云台山美景显得更加婀娜多姿了。”浙江游客郑先生对云台山景区讲解员小刘的讲解赞不绝口。
小刘名叫刘瑞红,老家新郑,今年20岁的她在云台山已经度过了三个中秋节。
“每逢黄金周,游客们休假的时候正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与往年一样,当刘瑞红用清脆的嗓音为游客们讲解的时候,只能通过电话向父母报声平安、道声节日的祝福。刘瑞红说,淡季时她一个月能回老家一次,但在黄金周,甚至没时间打电话和父母多说几句话。“看到游客们高高兴兴地来云台山旅游,心里着实羡慕。但每当听到游客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又觉得很值。”10月7日11时许,刘瑞红送走一批游客后,在随车下山的途中告诉记者。
黄金周到底有多忙?刘瑞红说,每天早上和同事们4时30分起床,经过半个小时的洗漱和早餐,5时开始接待一些路途较远的旅游团。每天山上山下来回跑一二十趟,接待游客上千人,不停地讲解,使小刘和同事们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嗓子干哑、感冒等症状。
刘瑞红说,讲解工作虽说是个动嘴皮子的活儿,但并不轻松,一要讲得让游客爱听,二要在日复一日的重复讲解中保持激情。而黄金周期间,讲解员还要向游客反复提醒标志信息,随时接受个别游客的质疑。
据云台山景区工作人员赵莹介绍,黄金周景区人多,游客往往会疏忽景区内的标志,给游览行程带来不便。比如,小寨沟景点包括三个小景点,游客需要一次性游览完毕,但许多游客没有注意到门票上和景区内的标志,游览了一个景点后就出来了,当第二天再次进入该景点时便会被告知“此票无效”。对于游客的不理解,就要求讲解员反复提醒、耐心解释。
汽车到达山下终点站时已是正午时分,刘瑞红接过工作人员递上的盒饭,随手往车上一放,梳理一下情绪,面带笑容地站在门前准备迎接下一批游客。她说,今天又要到13时多才能吃上午饭了,因为送走这一批客人需要一个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