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王娟)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阔步发展、生态建设的快速跟进,温县人居住的环境正日渐改善:老城区旧貌换新颜,新城区道路交通日新月异,高档的新居民区鳞次栉比。尤其是随着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地域性特点的城建规划的逐步实施,更让温县人初步实现了“仰首望蓝天,俯身见碧水,推窗见新绿,鲜花四季开”的愿景。一个个城市新规划的出炉、实施,成为温县人坚持规划引领、实现科学发展的有力践行。
规划找准城市定位,丰富城市内涵。近年来,温县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编制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规》、《老城区控制性详规》、《新城区城市设计》、《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总规、控规及城市设计》、《子夏大街两侧城市设计》、《温县水系生态规划》,正在编制《司马大街、太极路和太行路城市设计》、《温县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规划》等规划,初步建立了覆盖县、乡、村的规划组织体系。同时,为了实现科学发展,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确立了“一城四区,四区联动,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四区”即老城区、新城区、产业集聚区和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目前,温县县城规划总面积140平方公里,重点控制区即四环以内面积90平方公里,核心控制区59平方公里,其中老城区15平方公里,新城区9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15平方公里,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20平方公里。温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出台,找准了城市定位,彰显出城市特色,也丰富了拳乡内涵。
新城旧城同纳城建大盘,“水”文章锦上添花。新城区是未来几年县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在打造新城的同时,该县同步改造老城区。在新城建设方面,该县县城黄河路东延为新城区东西主轴,以综合行政办公区、文化中心、体育中心为南北主轴,依托现有荣蚰河水系、老蟒河水系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取土坑改造形成的太极西湖、太极东湖,形成三横三纵贯通、两湖相依相傍的景观水系。目前,黄河路东延和党校、国税局、法院等单位新办公区已开工建设,新城区建设全面拉开序幕。在老城区建设方面,该县积极实施城市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目前已对城区主要道路实施了美化绿化,启动实施了城市夜景亮化工程,古温大街向南打通工程等招商工作取得进展。该县还做好“水”文章,为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做到“一河一景、一桥一景、一路一景”,专门委托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编制了集水、树、路于一体的《温县水系生态规划》。目前,环城北渠、东渠拓宽改造基本完成,建成了全长4公里、总面积1500亩的蚰蜒河滨河公园、荣蚰河滨河公园,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生态宜居县城建设进程大大加快。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城乡更添新景。该县专门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出台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意见和工作规程,确定了子夏、司马、上作、东南王、张圪垱、马庄、朱沟、陈家沟、岳村、东口等1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涉及30个村庄,覆盖群众5.4万人。目前,马庄、岳村、陈家沟等新型农村社区已开工建设,上作新型农村社区一期工程已初具规模,共建安置楼16栋、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可安置群众540户。该县将通过试点带动,引导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的村梯次跟进,到2015年,力争建成10个规划布局合理、规模适中、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