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实习生 申孟杰
本报通讯员 宋 璨
这段时间以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区的医护人员非常高兴,因为他们连续为2名急性脑梗死患者成功实施了动脉溶栓术,并首次在无外院教授协助的情况下,为另外1名患者成功实施了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目前,3位患者都已康复出院。当记者问这3位患者的情况时,该科医护人员依然记忆犹新。
不久前的一天,在一阵尖锐的警报声中,一辆120急救车像风一样驶进了市人民医院的大门,早已等候在病房楼门前的神经内科二区医护人员一下子忙碌起来,他们熟练地打开车门,将一位从武陟县人民医院急诊转过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放上担架车,一路小跑送到了病房。随后,值班医生一边对患者进行检查,一边立即通知了该科副主任钱琪。很快,钱琪赶到了病房,并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确诊,然后迅速对这位基底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进行手术。凭借精湛娴熟的技术,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救治,钱琪成功为患者实施了急诊动脉溶栓治疗。从手术室出来,一脸疲惫的钱琪说:“对于这种急性脑干梗死(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来说,能否在第一时间进行动脉溶栓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也关系到患者的生命。”
就在成功救治这名患者的第二天,该科又成功救治了一位紧急转诊的患者。原来,当天下午,博爱县人民医院医生电话联系了该科主任吕海东,请求转诊一位言语不清、右肢完全瘫痪的患者。在详细询问病情后,吕海东初步诊断患者为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需要紧急溶栓。尽管患者还没到,吕海东已经开始联系CT室、介入科,安排医护人员做溶栓前的准备工作,并为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
不一会儿,这位患者被送到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区。在经过简单而又必要的检查和流程后,患者被推进了手术室。3个多小时后,在吕海东的妙手救治下,患者80%的闭塞血管得到了疏通,右肢可以活动。“面对这种非常紧急的患者,早一秒钟打通梗塞血管,就会减少一分危险。”吕海东事后说。
不但在动脉溶栓方面有着完善的医疗技术和快速的救治流程,而且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区在支架介入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不久前,该科收治了一位脑梗死患者。钱琪接诊后通过详细检查,发现患者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90%狭窄,情况十分危险。入院第四天,经过缜密的术前准备,钱琪为患者实施了支架介入治疗。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术后观察和治疗,患者顺利出院。据了解,此次手术是该科在无院外教授的协助下,首次独立完成的脑动脉支架介入治疗。
提起脑血管疾病,吕海东提醒,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溶栓,溶栓时间的早晚决定着患者恢复的程度,只有医院开展多科室协作,才能为患者争取更多宝贵的抢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