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张俊杰
“俺的地承包给他们以后,人家想种啥种啥,不管发生啥自然灾害,俺们概不负责了,他们自己承担责任,俺就不用再操心了。”秋收结束后,在武陟县小董乡金源农机合作社的土地流转会上,小董乡北耿村农民柴海成在现场了解了流转条件后,把自家5亩多耕地全部流转给了该合作社管理。
“平常种地你还得在家招呼,在外头打工也不放心。流转给合作社以后,俺没了后顾之忧。俺全家3人在外头干活,平均每个人一天收入就有80元。”柴海成说。
按照流转协议,村民们每年每亩地可获得1000元流转款,国家的一切补贴也归农户所有。柴海成之所以把自家的土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除了不费吹灰之力可以得到6000多元的流转款外,看重的是有时间去外面打工。
“村民可以轻轻松松赚钱,合作社又是怎样获得经济收入的?”记者问道。
“俺们合作社现有大型农机具40多台套,通过集约化管理,每亩一年可节省投资200元到300元。如果种植特色经济作物,效益还会更高。另外,种的地多了,机手也可以多些作业面积、多些收益。”金源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柴金平说。
柴金平告诉记者,从2009年成立至今,该合作社已经流转土地1100多亩。
据了解,为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武陟县县、乡两级政府分别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土地流转提供周到的服务。截至目前,该县70多家农机合作组织共流转土地近2万亩,直接带动农民增收500多万元。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