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言 通讯员崔红星)日前,修武县粮食高产创建又传喜讯:郇封镇王里张屯村万亩示范片玉米单产达863公斤,郇封镇整乡推进(7.1万亩)玉米平均单产达758公斤,再创两项国家纪录。修武县在焦作市面积最小,耕地最少,仅有耕地30余万亩,可就是这个典型的农业小县,却连续三年创下了六项国家粮食高产纪录,粮食平均每年亩产递增10公斤左右,为全省乃至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摸索了经验,提供了样板。
周庄乡李村高产示范户张小新前两天在自家的18亩地里上足了鸡粪、猪粪等有机肥,还施了秸秆腐熟剂等生物肥,现在已播下了最新的小麦高产良种中麦896。张小新今年种植的玉米平均亩产800多公斤,比去年产量增加三成多。他说:“从选种、犁地、施肥、播种到病虫害防治,啥时候该干啥都有人管,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全程上门指导服务。你看,连最新的微灌水管都提前送来了。现在种地又省心又省力,还能高产。过去很多人不愿种地,现在,大伙儿都争着当示范户哩!”
正在田间地头指导示范户播种小麦的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说,修武县之所以能够连创国家粮食高产纪录,原因在于科学管理和科技支撑,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下足了功夫。县里建立小麦、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等60个,在粮食高产示范区的100个行政村培植了1000户科技示范户,直接带动了2万农户参与高产创建,辐射近5万农户推广应用了小麦高产和超高产栽培技术。精细化的科技服务保障了农民以最小的投入产出最高的效益,像王里张屯村高产示范户冯春明,光一年粮食收入就比过去多挣五六千元。
高产创建的背后,还有强有力的保护耕地保障。强旅游要用地,上项目要用地,但保耕地始终是红线,保生态始终是底线。修武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采取土地占补平衡、对农村抛荒地、废弃地的整治复垦等措施,不仅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而且在提高土地质量、增加产出率上下功夫。如七贤镇王屯村土地整治项目区就是将经过改良土质的熟土放到表层做耕作层,最终使废弃地变成了良田。这些年来,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修武县未减少一分耕地。同时,通过最严格的项目预审制,该县否决的有污染、影响环境的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