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 娜
10月11日18时,下班时间一到,沁阳市电业局科技信息中心员工李超的电脑屏幕上便弹出是否关机的对话框,他根据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点击“否”,继续完成未完的工作。这是智能关机助手软件“关机王”的作用,如果下班时段或长时间外出,该软件会将电脑自动关闭,这也是该局为全面开展“三全”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推出的一项新举措。
今年年初以来,该局大力开展“三节约”活动,将降本增效贯穿到生产、经营和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管”出来的效率
9月27日上午,笔者在该局看到:餐厅里,一些员工拿着卡片正在进行新旧餐费信息的转换;自助式图书馆里,喜欢看书的员工拿着卡在自行进行借书操作;该局大门口,还有一些员工在进行考勤拍照测试……这是该局推出的集工作证、考勤、门禁、健身、餐厅消费、图书借阅、巡检、领导到岗到位八种功能于一身的“一卡通”工作证。此系统采用目前技术领先的非接触性IC卡为主要介质,该局在已有消费系统、人员管理、图书管理等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内部研发,整合现有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在一张卡上实现了多种功能,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集中控制”,不仅节约了资源,还方便了员工。
在降本增效工作中,该局还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将原来的95598呼叫中心、营业大厅服务中心和低压抄表班整合为客户服务中心,极大地提高了服务功能和集约化水平。同时,为了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管理能力,该局打破原有分散的、多层面的应急管理旧模式,构建了集行政值班、应急指挥中心、配网抢修中心、营配监控“四位一体”的扁平化应急管理新体系,并将生产、营销、电网地理信息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变电站视频监控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供电所规范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全部整合集中到应急指挥中心,形成了一个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通互联、互为支撑的无缝隙畅通信息平台,减少了应急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实现了应急信息资源共享和无障碍瞬时沟通,提高了电网事故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减轻了各级值班和抢修人员的劳动强度,在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挖”出来的效能
该局在一步一个脚印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加强优质服务,创造经营效益,以95598光明服务工程为载体,以提升居民用电服务质量专项行动为抓手,以“一对一”、“保姆式”、“倾斜式”、“跟踪式”等特色服务为手段,以服务产业集聚区和重点企业为抓手,做好业扩报装工作,开拓新的电量增长点,扩大电力市场,争取客户自建工程,实现增供扩销;严格规范业扩报装流程,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及时受理报装申请,及时制订供电方案,及时组织验收,快速完成报装接电。
此外,该局还深挖线损潜力,杜绝电量流失,严格自用电管理,严格营业普查,严格临时用电,分级、分压、分线、分台区、分相管理,实现线损从规划设计到指标考核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管理,截至今年8月份,10千伏线损比去年同期下降2.53个百分点,0.4千伏线损比去年同期下降4.48个百分点。在电费回收上,该局积极推行电费回收终身制、考核制、待岗制和责任制,通过邮政代扣、自助缴费、银联POS机、网上转账、预付费等多种形式收缴电费。今年8月份,该局还对两条地处山区容易被雷击的10千伏平掌线和10千伏平湾线加装故障指示仪,大大提高了故障抢修效率,在降本的同时努力增效。
“抠”出来的效益
“这些螺丝还能再用,先收起来。”9月18日,该局生活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办公桌、椅和饮水机、空调等一些办公用品进行修理再利用,对于不能修理的,将其有用的零配件拆下,便于以后维护同类办公用品时使用。
在工作中,该局积极营造浓厚的氛围,将节约理念根植于广大员工的心里。该局计量管理中心,研究出计量二次导线标准的做法,如果更换1600块计量的话,预计能节省导线600余米,为企业降本增效做出表率。同时,该局细化预算管理,规范废旧物资管理,对电网建设、大修技改、工程项目建设中折旧设备和材料,从拆除、回收、鉴定、处置等环节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实现动态跟踪监察,提高废旧物资回收率、发掘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全面、全员、全过程厉行“三节约”,杜绝“长明灯”、“长开机”、“长流水”等现象,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截至目前,该局自用电量较上月下降15%,日常办公用品消耗率降低8%,通过对办公桌椅的修旧利废,节省低值易耗品开支5000余元,并通过蓄电池组单块过放电告警装置、降低远动设备年平均过电压损坏次数等技术创新手段,降低企业内部成本支出2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