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辛振乾 史建斌
韩科锋
凭着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在“第二战场”中,他战胜一次次艰难曲折,书写着一个退伍军人特有的人生奇迹,他以执着和爱心托起了群众心中的希望,并以兵的姿态向大爱看齐……他就是全国民兵工作先进个人、马村区东孔庄村党支部副书记、民兵连连长张迎军。
从“一线阵地”到“第二战场”,张迎军认为——
当干部就要会致富
青春奉献军营,生命无限精彩。1991年,高中毕业的张迎军踊跃报名参军,经过严格的体检、政审等环节,张迎军如愿以偿地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来到武警山西阳泉支队服役。
在部队,张迎军是个好兵。他常常自我加压,苦活累活抢着干,以此磨炼自己的意志。军事训练,使他体会到了战士的责任;政治教育,使他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学雷锋活动,使他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党课教育,使他懂得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令行禁止的作风,使他理解了纪律的内涵……在3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当过班长、代理排长,多次受到嘉奖和表彰,军人的魂魄沸腾了他的热血。
1994年,他光荣退伍回到家乡。部队的作风,使他在村企碳素厂购销业务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次,省劳模、人大代表赵立金语重心长地对张迎军说:“业务好只能代表你一个方面有过人之处,带领大家共同富裕才是一个村干部能力的表现。”
1995年,他自筹资金15万元建了塑钢门窗厂,凭着吃苦耐劳和诚信经营,取得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7年,村里搞商业街建设,他采取一点成片项目投资创业的方法,投资干起了门面、宾馆、商铺租赁等业务。几年间,他涉足建筑材料、工程机械、服务行业等七八个实体,最终凭着退伍军人的拼搏和实干精神,在经济浪潮中渡过难关,使各项投资走向正规并都有了回报。
张迎军感到,在创业中要厚道待人、依法行商,以德求和谐,以可持续有效的项目谋求长远发展,最终,他在商场中的致富能力得到了村老党支部书记和村民们的认可。
之后,张迎军采取多种投资创业的方法,什么能挣钱就上什么,哪个市场潜力大就投资哪个。几年间,他先后办过十几个实体,凭着退伍军人特有的拼搏与实干,在经济大潮中大显威力,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到拥有百万资产,从当初被村民们看“扁”到啧啧称赞,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从两让房子到3元澡票,张迎军认为——
当干部就要肯吃亏
“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这首《吃亏歌》是豫剧电影《村官李天成》的主题歌,张迎军不仅经常哼唱,而且最喜欢看这部电影。
1990年,东孔庄村被列入焦作市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整个村需要重新规划。张迎军负责拆迁安置工作,面对人称“天下第一难”的拆迁安置工作, 张迎军以公心赢民心,受到了村民们的好评。
“是张迎军把房子让给俺的。”村民赵新忠和笔者一见面,便激动地讲起往事。
赵新忠的新房规划区内计划盖两幢别墅,由于在村西口,出入便利,加上赵新忠还有2家村民争着要这个房子,3家互不相让,调解陷入僵局,怎么办?
“把我的房子让出去。”第二天,张迎军把自己别墅的位置交给赵新忠,自己和年迈的父母搬到村高楼区居住,问题随即迎刃而解。
有一位村民不在首批规划区内,不享受拆旧盖新条件。张迎军建议把她安置到公寓楼二楼一套两居室居住。可她不愿意,原因是这幢房子正对着村里戏台,被村民们称为“虎口”,风水不好。
张迎军便把自己的楼房让给她,67岁的老父亲气得直骂他不孝。第一次让房,母亲不同意,好不容易做通了母亲的工作,这次又要把房子给别人,怎么和老爷子交代?
深夜,张迎军辗转难眠。第二天他早早起来,坐在父亲床前:“爹,咱那房子多好,对面就是戏台,看戏多方便呀。要不您跟着三弟建军吧,或者去村里老年公寓。爹,您看,我是村干部,我不管谁管,她日子过得挺不容易的,还是把房子让她住吧……”张迎军说得真诚、在理,老爷子听着、听着,脸由阴转晴,嘟囔着说:“谁让我儿子是干部呢,我得听干部的。”
几天后,张迎军给这位村民腾了房子。
2007年,张迎军投资120万元,在原来17间门面房的基础上新建了1000多平方米集餐饮、住宿、洗浴于一体的综合性宾馆,特意起了一个温馨的名字——月亮湾快捷酒店。张迎军初衷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村民洗澡,每张票3元,6年没涨一分钱;村民游泳,成人10元,小孩5元。这几年,煤价、水费一股劲往上涨,周边的洗澡堂也随行就市,普通的一张洗澡票也要10元,游泳馆一张门票少说也得20元。
由于东孔庄村的澡堂票价便宜,不仅本村村民来洗澡、游泳,外村的也慕名而来,旺季最多的时候一天有900人。为这事,妻子王海燕没少给他怄气。一年的维护费用、工人工资等,辛辛苦苦一年别说挣钱,甚至还要赔钱。
“吃亏吃亏能吃亏,莫计较多少赚与赔。”张迎军对笔者说,“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作为村干部,敢为群众‘吃亏’,本是责任中事。”
从“扶贫帮困”到“人格感化”,张迎军认为——
当干部就要有责任
70多岁的赵百文和唯一的智障儿子赵小占相依为命。张迎军逢年过节,都组织村两委会班子带着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登门看望。他还建议村委会让赵百文父子看护村绿化林,每月260元工资。张迎军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赵百文父子感到自身的价值,在村民们面前有尊严。
村民周兰英,丈夫去世,儿子赵学友小时候因病瘫痪。张迎军经常到周兰英家嘘寒问暖,还协调村委会、街道办事处为周兰英办理了低保,定期发放救济金;组织村“学雷锋小组”成员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周兰英干家务,在三夏、三秋等农忙时节,帮助耕种抢收。周兰英逢人就夸:村干部真是比亲人还好。
挑柴担水用肩膀,责任担当靠心量。只要心中装着群众,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村民赵长全身有残疾,自暴自弃,整日游手好闲,不干正事,村民们私下送他个绰号“惹不起”,整天远远躲着他。
张迎军却经常和赵长全套近乎。为了让他自食其力,张迎军把他安置到自家附近的药厂搞绿化;联系宾馆让赵长全拉泔水;提供资金,支持赵长全养肉狗、獭兔。
从此,赵长全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潜心经营,个人年收入3万多元,靠自己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生活。群众有思想疙瘩时,赵长全还帮助村干部做思想工作……
张迎军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100多名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大到村规民约的制定、政策规定的完善,小到哪家红白喜事、婆媳关系等,为向村委会提出合理化建议,更好地服务群众提供了参考。
“把村民当成自家人,当成兄弟姐妹,遇到家里有难处,碰上兄弟姐妹有难事,哪有不管的道理。”张迎军的话,村民听了心里暖洋洋的。
如今的东孔庄村,一排排漂亮的别墅整齐划一,多层农民公寓拔地而起,集体入股企业2个,固定资产1.8亿元,总产值2.1亿元,人均收入18000多元,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有问题都能够通过正规渠道去逐级反映,而村两委会班子对于村民反映的问题也都能及时给予回应,能立足本级解决的尽全力解决,不能解决的如实向上级反映,寻求解决途径。
从群众安危到个人生死,张迎军认为——
当干部就要往前冲
“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应身在群众中,心在群众身上。好好服务人民群众,甘做赤子报乡亲。”
每当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张迎军总是冲锋在前,舍命抢救。
2010年6月,辖区一化工厂储存的80吨四氯化硅发生爆炸,造成化工废液外泄。2010年6月16日,该厂2辆共装有15吨四氯化硅运输车又出现自燃和泄漏。由于天气高温,泄漏大量化工废液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有害气体弥漫扩散,周边数平方公里植被枯萎,引起群众恐慌。
“党员、民兵跟我上。”张迎军大喊一声,第一个开着自己的装载机冲进了现场,挥动大铲,向槽车里面填水泥,四氯化硅与水泥发生反应,瞬间升腾起一朵朵 “蘑菇云”,他的全身笼罩在弥漫的毒气中,浓烈蒸腾的气味呛得他喘不过气、睁不开眼,脚底下烤得如火烧一样难受。氧气瓶里的氧气没了,防毒面具过滤网破了,张迎军全然不顾,带领民兵预备役人员,与“毒魔”搏斗3个昼夜。险情消除后,张迎军的全身痛了好几天。
张迎军“舍生忘死、临危不惧”的事迹传开后,许多人慕名前来采访:“在面临生死考验时,你是怎么想的?”
“只想着赶紧救灾,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张迎军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其豪言发自肺腑。
2011年7月,张迎军带领30名民兵高炮分队人员正在博爱县训练。手机骤响,村委会主任赵法书打来电话,村民冯小聂的房屋因雨水浸泡坍塌,砸在另一家村民的后墙,如不及时抢险,会造成这家房屋倒塌,情况十分危急。
张迎军冒雨从博爱县赶回村里,迅速组织人员施救,连续奋战7个多小时。险情排除后,张迎军悄然离开。
“平常时刻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豁得出来。”马村区委书记、区人武部第一书记林宪振评价张迎军。
一天晚上11时,张迎军在村委会值班后回家,路过村头一铁路桥时,发现一辆摩托车横在马路中间。张迎军走过去一看,摩托车下面还压着一个人,满脸是血,已经昏迷。他一边采取急救措施,一边拨打“120”。
此时,村民张超正好下夜班路过,和张迎军一同进行营救。在抢救过程中,张超认出伤者是本村村民冯小孬,张迎军对张超说:“我在现场,你去他家里报信。”
随即赶来的冯小孬妻子和张迎军一起把冯小孬送到卫生院。由于出门着急,冯小孬的妻子没带钱,张迎军连忙回家拿了2000元缴了押金。医生说,如果再晚来10分钟,可能会造成残疾。
这些年来,把村民冷暖挂在心上的张迎军,服务人民群众的脚步走得踏踏实实,受到了群众的真心爱戴。他先后被省、市、区评为 “优秀青年农民”和新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2011年12月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解放军四总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民兵工作先进个人”。
这些年来,经过军旅历练和岁月洗礼的张迎军,坚守着自己的为官之道,履行着一个“芝麻官”的使命责任。今天,他的步履更加从容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