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发票到现在没票可发——卖光了
记得小时候,时不常的,父母单位会发票,看个话剧、电影什么的,印象比较深的是话剧渔水情,感动得稀里哗啦的,还有个李绮演的陕北农民的话剧,也很好看,看完之后对话剧的理解深刻多了,感觉他们比一般的影视剧演员表演水平高很多。现在自己也工作了,单位也不错,文化市场又这么繁荣,光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场次表就排的满满的,更不用提丰富的表演种类和演出形式了,但形成反差的是,现在单位不组织看演出了,只能偶尔见到点零星的电影兑换券。想来演出市场这么繁荣,单位应该福利越来越好了,但却恰恰相反。估计是一二十年前,组织个演出,票卖不出去,才联系机关大单位组织个团体什么的,现在票一经发售一抢而光,谁还想得起把票留给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想看,自己买票去吧。要说自己买还真有点承受不起,最便宜的一张票也接近二百元,相比之下,电影票虽然大家都喊贵,还算是便宜的。
住房的变化:到处拆迁,焕然一新
这十年间,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到哪里,都会在沿途看见施工现场。不是正在建设中的华楼,就是正在拆迁的工地。前门大街的变化是最大的,焕然一新,仿古仿的很有味道。尽管有人质疑把真正的老建筑拆了,但我觉得面貌全非的危建筑翻建一下挺好的,我就很喜欢现在的前门大街。家里的小楼也拆了,原地起了一个大高楼,分回来的面积大了一倍,全家人都很高兴,当然是要花钱买的。不管怎么说,大家的居住水平、生活环境还是变化很大的。
道路的变化:门前的臭水沟变大路,老银杏见证了这一切
原来门前是一条臭水沟,估计比当年的龙须沟强点,后来改造了河道,两边铺上砖、进行了绿化,又在河边开出了一条大路,把脏兮兮的小房子都拆掉了,也没有居民往河道里排生活废水了,环境变得很美,空气也清新了,很多没在这边开门的大院都在这边也建个大门。唯一不变的,是路中央的老银杏树,当年的位置是在河边,现在给圈在了路中央,给他留了很大的绿化面积,银杏树所在的路中央规划了很宽的绿化带。老银杏树现在依旧枝繁叶茂,感叹着历史的变迁。环保、健身的变化:路边空空荡荡到现在每个小区、街心公园都有免费的健身设备
十年前,一宣传环保,大家都觉得与自己无关,是件作秀和起鸡皮疙瘩的事,现在大不相同,环保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关心pm2.5的恐怕比关心午餐吃什么的人都多。关注身体健康的就更多了,这也是近年来养生节目的火爆原因。如今,兜里殷实了,才有精力去关心一下身体累不累,好不好,是不是应该多健健身。政府更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原来方圆好几个院子有个双杠单杠玩玩就很吸引人了,小时候手上都能磨出茧子。现在五花八门的健身器材到处都是,小区里、街边、大院里、公园里全都是,随便到哪里,吃过晚饭后,都是欢声笑语,器材上都是遛弯锻炼的人,边上还有蹒跚学步的孩子,温馨幸福。
手机的变化:摩托罗拉到苹果
当我们十年前刚从bp机换到摩托罗拉的时候(大哥大没使的起过),谁会想到会有一种只有屏幕什么按键都没有的手机诞生?现在,摩托罗拉已经走过了历史的辉煌,包括越摩而上的诺基亚也已经退居二线,现在是苹果的天下,不论电脑还是手机,全都一马平川,让我们这些老古董摸不着头脑,不敢下手。说是不敢,也全换成平板了,慢慢摸索吧。现如今的趋势是电脑取代电视,手机取代电脑,相机就更不用说了,不用单反就不用买相机了,手机完全可以替代,效果超好。
购物的变化:新世界的冷清到热闹,衣物批发市场的繁荣,实体店到网店
刚毕业那会儿,在郊区的小店买衣服,便宜。新世界商场周边冷冷清清,还没有旁边的崇文门菜市场热闹。如今,新世界商圈人气旺盛,商场优惠活动一波又一波,买衣服也从郊区的小店换到了新世界。虽然没那么有钱,但偶尔买点家用还是承担得起的。承担不起也没关系,这些年京城发展了众多的批发市场,从原来只卖贺卡等小物件到现在大型的分类批发,动物园服装批发、官园批发、专门批发小商品的万通,等等,非常便宜,物超所值。还有各种网店,大家都懒得去实体店逛了,除非为了买的更合适些更加锻炼身体些,大部分人都宅在家里买各种货,生活越来越lazy了。
十年间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只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没有停下脚步细细的回味。仔细想想,不光和六七十年代比,我们的生活水平有质的飞跃,即使在现如今,在当下的这十年间,日子也是转瞬飞逝、日新月异,生活中的变化还是挺大的。在这举国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氛围里,我还是想简单地回想一下生活中点滴的变化,品味下细细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