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敢于挑战命运的人
创新管理助发展
“四就近”服务离退休干部
市政协十二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
将于本月23日举行
我市土地收购储备规划通过省级评审
中央信访工作督导组莅焦督导
中国云台山国际摄影大展
颁奖仪式在郑举行
市政府召开第七十五次常务会议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0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管理助发展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焦正发

(一)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新时代蕴含新希望,新起点承载新使命。焦作政法综治部门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社会变革日新月异,利益多元,流动加速,新老矛盾叠加交织,社会管理的任务之重、挑战之大、难度之高前所未有。

  ——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工作“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使发展的根基不牢固、发展的布局不均衡、发展的步履不平稳。

  ——民生概念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就业、教育、住房、分配、社保等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看起来都很小、很平常,但这些“小问题”也是最重大的社会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交织在一起,社会矛盾纠纷主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有的当事人“信法不如信访、信访不如信网”,寻求解决纠纷的方式激烈而偏执。

  ——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 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舆论的主要阵地之一。

  ——新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的培育引导问题,社会诚信的重新塑造问题……

  一个个课题,一道道难题,无不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考验着政法综治部门的勇气、决心和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感,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二)艰难险阻无畏惧,万仞山峰勇登攀。

  群众的呼声是第一信号。

  群众的需要是第一选择。

  群众的利益是第一考虑。

  群众的满意是第一标准。

  面对社会管理的新课题,面对怀川儿女的新期待,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政法综治部门更新理念,创新思维,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以具体求突破、以具体抓落实。

  (三)着力民生改善,为转型发展增添社会活力。

  经济转型发展,“转”是方法、是举措,但万“转”不离其“宗”,“宗”就是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在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中,激发社会活力。

  ——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纳入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以“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为主要目标,着力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全市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向社会保障体系倾斜,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共安全倾斜。全市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预算支出今年同比增长29.6%、24.8%、20.3%,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汇集治安防范、特殊人群管理、专业性矛盾调解组织建设等15个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建立11类61个管理创新项目库,进行项目化管理、精细化实施、绩效化考评。目前,已有49个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把加强社区建设和乡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2012年10项重点民生工程,进一步夯实城乡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基础。

  (四)着力司法服务,为转型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经济转型,法治同行。全市政法综治部门主动服务,努力使经济转型发展在法的规范下科学发展,在法的调节下持续求进,在法的引导下协调运行。

  ——严打经济犯罪,将打击的锋芒直指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及盗窃、诈骗、哄抢企业财产物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经营秩序。

  ——主动联系对接,组织开展“一企一干警”、“一企一律师”、“千名政法干警进百企”活动,帮助企业规范生产经营管理,化解经济运作风险。

  ——严格执法规范,市委政法委出台“六个不准”和“六个严禁”约束措施,进一步净化执法服务环境。

  ——以“法治焦作”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依法经营,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

  (五)着力基层服务,为转型发展筑牢社会基础。

  基层是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社会管理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全市各级各部门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到基层,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能力。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参照城市社区标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变传统村庄“天女散花”的布局和“有新房无新村”的情况。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水电气网路一应俱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村人过上“不见炊烟起,已闻饭菜香”的城市生活。

  ——建设城市和谐社区,高标准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街心游园、健身场地、图书馆、文化广场、卫生服务站,打造“5分钟文化健身活动圈”,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社会人”变成“社区人”。全市已建成和谐社区105个,解放区被列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建设重点村(社区)防控体系。全市611个重点村(社区)实施巡防、技防、物防工程建设,深化平安创建活动,积“小平安”为“大平安”。

  ——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政府资源,聚集社会力量,在乡镇(街道)、社区建立集群众诉求服务、社会治安防控、行政便民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将办事窗口、服务平台前移到群众家门口,“进一个门办所有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

  ——推行网格化管理服务。将农村(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管理员,民生服务在网格,矛盾化解在网格。

  ——推进“数字焦作”建设,规划建设“数字城管”、“智能交通”和城市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城区主要路口、治安卡点、重点部位、复杂场所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六)着力重点人群服务,为转型发展聚集力量。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放在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上,特别是对生活困难群众、无业人员、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搞好服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限制,出台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让每一名农民工子女都实现“就近入学、应收尽收”;

  ——投资3000万元建设精神卫生医院,投资360万元建成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

  ——依托“12355”服务平台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依托“12348”热线电话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加强社区帮教工作,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必接必送、基地安置、失业求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通过有效的管理服务,切实做到:让每一个流浪儿童都能回到温暖的家;让每一个青少年都能得到组织的关心和培养;让每一个困难家庭都能享受扶贫帮困政策;让每一位居民都能进入社会管理服务体系;让每一位公民都能依法享受权益。

  (七)着力源头治理,为转型发展创造和谐环境。

  经济转型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全市政法综治部门积极创新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坚持由末端处置向源头预防转变,由被动化解向主动应对转变,关口前移、标本兼治,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坚持稳定风险评估,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政策,在决策前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既看“要不要干”,又看“能不能干”,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

  ——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坚持领导接访、干部下访,面对面、零距离,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推行“网络问政”新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新兴媒体,延伸社会管理触角,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

  ——建立“扁平化”的矛盾化解管理系统,群众反映的纠纷或诉求,在乡镇(街道)、社区可以直接通过系统向相关职能部门交办,限时办理,亮灯督办,解决了过去群众“到处跑、门难找”,矛盾纠纷层层转、上下推、效率低的问题。

  ——建立以人民调解为主,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大调解”机制,“社会法庭”及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的建立,使一大批基层社会矛盾得到及时有效化解。

  (八)“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加强”意味着巩固优势、接力发展、稳中求进、持续提升。

  “明者因时而变“,“创新”意味着突破前人、转变方式、从无到有、实现跨越。

  (九)“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道路上,焦作政法综治部门时不我等、只争朝夕。

  “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征程中,焦作政法综治部门心系群众、情系民生。

  (十)千秋伟业勇当先,志士踏尽万重山。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里有大把的机遇要把握,有大片的空白要填补,有大量的课题要探索,有大堆的难题要破解。

  焦作政法综治部门向社会郑重承诺:

  用忠诚融入大局;

  用责任维护稳定;

用法律护航发展;

  用激情服务民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