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久闻冬病夏治,未晓冬病冬治,日前,听闻市中医院康复科将开展冬病冬治活动,记者便前往一探究竟。
“‘冬病夏治和冬病冬治’是中医传统的特殊治疗方法。所谓冬病冬治就是在立冬至立春时节,通过各种方法使人体阳气更加充沛,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过敏状态,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而冬病冬治的理论最早见于《内经》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此冬气之应藏,养藏之道也’。表明潜伏的冬季,勿扰于阳,腠理不要开泄,勿使潜藏的阳气向外发泄。在‘春夏养阳’之后,虽然体内的阳气已得到补充,但对于阳虚体质者不一定能达到阴阳平衡,故在冬令收藏之时,采用冬病冬治之法以扶正补阳是极其必要的,也是冬病夏治的继续。”在康复科,正在为病人进行按摩的该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杨明军简要的一席话,解开了记者心中的谜团。
作为我市最早开展冬病夏治的医院科室,近年来,市中医院康复科的三伏贴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对此,杨明军欣慰地说:“市中医院与焦作日报社连续举办了两届冬病夏治节,反响良好,为了满足人们对中医药的更多需求,康复科决定在冬病夏治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冬病冬治活动。”他进一步解释:“冬病冬治主要适应寒湿型颈肩腰腿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鼻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的患者;虚寒型慢性胃痛、腹痛、慢性腹泻的患者;痛经属虚寒性疾病者和体虚怕冷、阳虚体质者。”
说到冬病冬治的方法,杨明军介绍,此次冬病冬治活动,康复科将以周天灸为主要方法,通过药物与艾灸的双重作用,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最佳状态。另外,该科还将开展药物熏蒸法和蜡疗法,通过药物与物理温热双重作用,使肌肤发汗,毛孔扩张,将深伏于关节、经络的瘀血及痰浊等病邪从毛孔透出体外,使药物从毛孔渗入体内,帮助机体恢复功能;利用加热的蜡敷在患部或将患部浸入蜡液中,迅速疏通人体经络,将人体内的风寒湿邪逼出体外,达到快速治愈顽疾的目的。同时,该科根据患者病情,还可通过穴位敷贴、穴位注射、拔罐、进补膏方、足浴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最后,杨明军提醒广大患者,冬病冬治讲究辨证辨病选穴,有严格的适应症,因此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受冬病冬治治疗,以免疗效不佳,甚至出现不良反应。今年冬病冬治时间为2012年11月7日(立冬)至2013年2月4日(立春);三九敷贴时间分别为2012年12月21日(冬至)、12月30日、2013年1月7日。另外,皮肤溃破、热毒痈疮者以及实热或阴虚内热者不宜进行施治,冬病冬治期间忌食生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