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近两年来,沁阳市工商局不仅率先在全省构建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体系,而且还在全省创新性地完成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电子化工程,且效果明显,此举引起了省内外各级工商部门的极大关注。10月12日,全市工商系统信用档案电子化现场会在沁阳市工商局召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沁阳经验”。
“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提高和创新,是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从2010年起,沁阳市工商局就开始进行了一些探索。”沁阳市工商局局长王萍说,“根据信用分类监管实施方案,我们将食品经营户分为四个信用级别,A级为诚信食品经营户,B级为一般守信食品经营户,C级为警示食品经营户,D级为严重失信食品经营户。截至去年5月底,我们为该市965户食品经营户全部按照一户一档的原则建立了信用档案,率先在全省工商系统构建起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体系。”
今年年初,该局不但设计了“册页式”食品经营户信用档案,而且推出了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新模式——电子化食品经营者信用档案监管系统。何谓 “册页式”信用档案?据该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册页式”信用档案就是由工商所负责,逐户建档,实行一户一档、一年一卷,统一规范,集中保管。这个新式的信用档案不仅涵盖了食品流通许可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食品安全信用等级通知书、年度信用等级评价表、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专管员巡查情况登记台账、食品经营户信用等级调整登记表等内容,而且增加了日常巡查记录粘贴簿、下架(召回)食品记录、违规违法行为处理记录等内容,充分显示经营户的信用情况。
在此基础上,该局利用内网网络平台,通过扫描、拍照、录入等手段,把经营户信用等级信息进行采集、上传,独立开发了电子化食品经营户信用档案监管系统操作流程。该系统通过电子化形式,完整记录了食品经营户年度信用等级、监管人员巡查情况记录、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许可信息、是否存在违章违法记录信息等相关信息,率先实现了市、县、工商所三级联网联动监管。
“由以前的跑工商所督导检查,到现在的点一下鼠标即可对工作进展一览无余。”王萍说,“食品安全信息化与监管的深度融合,变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死档案’为‘活档案’。执法人员何时何地巡查、巡查对象、巡查情况都要记入信用档案,还要由所长进行检查评定,这些措施避免了执法人员巡查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市工商局副局长张书杰在现场会上对沁阳市工商局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给予高度肯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规定动作’,沁阳市工商局不但把‘规定动作’做得早、做得好,而且还创新了‘自选动作’,并且做得非常先进、十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