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开始实施的《陕西省老年人优待服务办法》规定,65岁以上老人可免费进入旅游景点,直到10月9日,西安大慈恩寺景区才开始执行。5月20日《陕西省〈中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实施,规定残疾人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可凭证免费,西安残疾市民因“地铁公司没有接到文件”被拒后欲起诉该公司,当月内此规定落实。
据调查,正常情况下,一份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普发性文件,从下发到传递到基层,最少也需要70天左右才能抵达。
(据《华商报》)
时隔5个多月,十一黄金周之后,西安大慈恩寺景区方才执行惠民旅游政策,这纸政令旅行了150多天,比“正常情况下”的旅行时间还多了一倍。无独有偶,若不是被拒持证乘地铁的残疾市民欲将地铁公司告上法庭,这个惠民出行政令恐怕也不知何时才能抵达地铁站。不管是景区方还是地铁公司,他们都有故意拖延、阻碍政令顺利实施的嫌疑,毕竟晚一天,就能多挣一天的钱,利益在上。
但70天的“正常速度”同时也提醒政策的制定者,不仅要考虑制定什么样的政策,还需要考虑如何传达、执行、落实等系列问题。再好的政策,若迟迟难以落实,也只能令人望梅止渴。一纸政令漫长的旅行时间可以转化为相关方的利益,而对立的一面则是民众的损失,随之而来的就是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和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政令慢递”在车马时代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想快也快不了。而当驿站变成了网络节点,及在“全球速递”汹涌而来的大潮下,“政令慢递”依然大行其道,究其原因,除了地方保护在作祟外,还有官员懒政、缺乏制约、难以追责等因素。
若能充分利用网络的瞬时传播特性,70天的“政令慢递”可以变成7分钟以及7秒钟的“政令快递”,执行部门或相关机构便再也难以“没有接到文件”为由而拒不立即执行。若能细致规定从政策传递到具体实施的时间,并追责效率低下超时延期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基层的地方保护阻碍或将会减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