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詹长松)从今年3月份开展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两取缔一整顿一恢复”治理行动以来,我市通过7个多月持续不断的治理,严厉打击了非法采矿、非法矿产品收购(储存、加工)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有效规范了持证矿山“两化”、“四化”生产,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有序推进。
记者从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联席会议办公室获悉,截至目前,全市248处非法采矿点和710处非法矿产品加工点全部被依法取缔,“两取缔”工作已全面完成。我市正在对82家持证矿山企业实施全面整顿,其中9月30日前采矿权到期的企业有25家,现已按规定停止生产;2014年6月30日前采矿权到期的企业有30家,目前已按生产工序净化、周边环境绿化“两化”标准实施整顿;2014年7月1日后采矿权到期的企业有27家,已按生产工序净化、加工场所棚化、道路厂区硬化和周边环境绿化“四化”标准实施整顿。目前,我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已全面启动,需投入治理资金2.5亿元,治理面积20平方公里,截至9月底,已完成投资9600余万元。
此次北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能取得如此佳绩,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治理工作刚开始,我市就出台了《关于开展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县市区政府是北山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求各有关县市区政府要将此项工作作为政府重点工作来抓,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我市从市里到各涉矿县市区,都成立了由国土、环保、林业、公安等10多个部门组成的北山生态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各部门协同作战,通力合作,保证了北山治理工作尽快取得实效。
“北山治理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只有建立长效机制,进行严格督导,才能巩固北山治理已取得的成果。”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联席会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市政府从北山治理10个主要成员单位中抽调16名工作人员,成立了焦作市矿产资源联合执法队,对全市涉矿县市区治理情况进行不间断监督、检查,每发现一处非法采矿点、非法矿产品收购(储存、加工)点,处罚当地县市区政府1万元,并通报全市;在全市涉矿的行政村聘请343名矿产资源协管员,加强对非法采矿行为的监管;在各县市区设立举报电话,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非法开采行为。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全市北山治理“两取缔一整顿”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对发现问题的沁阳市、修武县和博爱县的相关企业作出了停业整顿、罚款等处罚。
“通过三年努力,初步建成北部山前绿色生态屏障,形成新的城市旅游、休闲、健身、娱乐综合生态区,促进南太行生态旅游区建设。”市北部山区生态环境治理联席会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