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凯明
又到10月,被称为“百团大战”的年度社团纳新,正在各高校的校园里拉开帷幕。北京一所高校的大二学生庞艺林一年前兴致勃勃加入了七、八个社团,但一年后的今天,他已决定退出,因为大学社团和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办的活动都差不多,很水、很没意思。”“社团本应是大学里最讲民主的地方。”庞艺林说,“但现在的社团,却成了追逐政绩的秀场。”
(据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曾几何时,大学社团是大学生们梦想的金殿。在社团里,学生们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在这里得到提升。但现如今,这些似乎都已成为过去和幻影,各类社团明显的被“物质化”、“政治化”、“功利化”,一些加入社团的学生入团的目的也变得不再单纯。入团费、社团活动经费、社团干部在奖学金评选中的加分政策……这些本不该出现的东西正一步步充斥着当代大学生。
导致高校社团变味的根源究竟在哪呢?笔者认为,大环境是主要因素。从校长到系主任,都有行政级别的划分,就连班长也被学生们戏称为“领导”,很明显,领导化、政治化的色彩在大学校园中正越描越黑。
其次,受到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大学生本身涉世太浅,很容易从主观或客观上造成一种误区,认为要在大学混的好、有本事,只靠学习成绩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有人脉和关系,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
真正的大学生社团,应该抛开功利和政治,不掺杂阴暗的杂质,让其透明的存在,最大最好的发挥其作用。这一点,不光是社团创办者和成员所需要考虑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校方的正确引导和老师的正确教导,同时还要有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最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笔者认为,在加入社团和学生会的时候,选择适合自己的,不要违背自己加入社团锻炼自己的初衷,形形色色的社团也切勿被“玷污”而最终变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