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帮俊
前些天,我写了一篇怀念逝世母亲的文章投给报刊,不久,一位晚报的编辑打来电话向我索要一张我与母亲的合影照,好配文发表。
家里的相册里,母亲的照片很少,那个年代照相的机会不多,即使照一次相,母亲都把宝贵的机会让给我与妹妹,她总是说自己长得不好看,不上相。我与母亲的合影还真的没有,母亲离开我们有15年了,与母亲再合张影则成了我永远的奢望与遗憾。翻相片时,猛然发现,我与父亲的合影也只有2张,一张是我少年时,另一张是我结婚时。
八岁这张与父亲的合影,拍摄在南京中山陵。照片上的我还是青葱少年,一脸稚嫩,父亲一只手搂着我,我则笑吟吟地注视着前方,当时,父亲是个年轻英俊小伙子,洁白的衬衫,手上还戴着块手表,眼神中透露的是一种青春。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家门来到这么远的地方旅游,也是我第一次照彩色照片。至今还记得,那位给我们拍摄的叔叔,留着个小胡子,微笑着对我说:“东子(我小名)笑一笑,看着镜头,别眨眼!”这张彩照成了父亲的最爱,退休后,我常见他把照片拿出来欣赏,还常对我说:“瞧我那时多帅!”
我结婚那天,父亲忙前忙后,累并快乐着。照相师见状,把我拉到一旁说:“在你大喜的日子,可不要冷落了父亲,和父亲照张相,感谢这么多年来的养育之恩吧!”我点头,忙把父亲拉过来。父亲还不好意思想拒绝,笑着说:“瞧我这老树皮的样,还是把胶卷留给小媛(妻子)吧!”我笑道:“爸,这是数码相机,不用胶卷的,快坐好!”把父亲按在沙发上,见真要照相了,父亲理了理不太合身的西服,用手弄了下头发。照相师举着相机说:“父子俩靠近点,儿子可以把手放在父亲的肩上,这样更亲近些。”我们按照相师的提示做着动作,“对!很好!1、2、3……茄子!”“咔嚓”一声,留下了这张珍贵温馨的父子合影。照片洗出来后,父亲把它放大还用个相框框着,放在他的卧室里。每次我回父亲那,那面相框总是一尘不染,显然,父亲每天都擦拭过。
结婚到现在都快七年了,也没与父亲再拍过合照,因此,这个重阳节,我决定拉着父亲再去拍一回,事先不告诉他,到时给他个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