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生乳新国标出台后,因其乳蛋白含量降低、菌落总数放宽,郑州消费者赵正军要求卫生部公开新国标制定的会议纪要,但遭拒,他遂将卫生部诉至法院。日前,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认为,卫生部决定不予公开的理由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判令其在法定期限内重新答复赵的申请。
(据《京华时报》)
此事的“发酵”促成了不少标题党的生成,“卫生部被判限期公开生乳新国标制定的会议纪要”、“赵正军胜诉”、“卫生部败诉”云云,似乎政府信息公开之路由此将前途光明,形势将一片大好。卫生部赶紧站出来“辟谣”,法院只是判令卫生部在法定期限内重新答复赵正军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而并非判令卫生部对申请内容进行公开。也就是说,卫生部可以选择公开会议纪要,但也可以选择拒绝公开会议纪要,只是需要换个理由。
原来,赵正军并未完全胜利。但显然卫生部的确已有些许失败。卫生部曾以该会议纪要“不属于卫生部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为由拒绝赵的申请。此案开庭后,卫生部又辩解称,“会议纪要属于过程性信息,一旦公开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增加行政管理工作负担。”法院推翻了卫生部拒绝赵正军诉求的理由,也未采纳开庭后卫生部的辩解意见。不容忽视的是,这些理由和意见也是在其他政府信息公开案例中常见的托词。
秘密掩盖黑暗,谣言止于公开。我们目前尚不能确定生乳新国标制定的背后一定会有猫腻,但2010年生乳新国标发布后的确引发了巨大争议。每100克生乳的乳蛋白含量比1986年降低0.1克为2.8克,而发达国家为3克以上。菌落总数从2003年每毫升不大于50万个的标准升至不大于200万个,是美国、欧盟10万个标准的20倍。新国标被质疑“遭乳企绑架,一夜间倒退25年”。当然也有支持的声音,认为“标准降低,奶农易达标,消费者能喝上没有添加剂的纯正奶乳。”倘若事实如支持者所言,新标准有益于消费者健康,并无关乎乳企绑架,会议纪要的公开则更有利于消除误解。
若相关单位一再以“不属于公开范围”、“影响社会稳定”、“增加行政成本”等敷衍塞责的理由,来阻碍政府信息公开政策的顺利实施,民众难免会猜想背后有什么见不得阳光的交易或伎俩。赵正军胜利的一小步,也是政府信息公开向前推进的一小步。常识是,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即便是不公开,也要给民众一个有理有据的解释,而非一味地搪塞,这样猜疑、对立和矛盾才会越来越少,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