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市中心城区,山阳区在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居民健康权益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近年来,山阳区委、区政府认真践行执政为民理念,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继去年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之后,在继续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的同时,努力强化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构建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覆盖全区、保障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为全区人民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规范生产经营秩序
(一)抓组织领导,健全三级监管网络。区政府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列为全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常抓不懈。在区本级,进一步增加对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人员的配备和经费投入,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作用,食品安全组织协调机制更加健全;在监管部门,陆续投入200余万元,招聘专业人员20名,切实加强了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保障执法检查和检验监测的顺利开展;在街道,强化属地管理,充分发挥基层食品安全委员会和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的作用,建立网格化监管模式,特别是在两个涉农街道,建立了两个卫生监督工作站,加强对农村群体性聚餐活动和小餐馆、小作坊等的监管。同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为执法监管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全区逐步形成了区政府统一领导、食安办综合协调、各部门分段监管、街道办事处属地管理、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构建了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二)抓责任落实,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区政府出台《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职责,细化了监管任务、工作要求和责任追究等内容;各街道、各社区(村)分别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机构,办事处班子成员分包社区(村),明确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定协管员工作制度,建立协管员资料库。区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监管部门各社区(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从而使责任得到层层落实。区食安办定期开展督导和考核,并将结果进行通报,构建起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各负其责、生产经营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三)抓专项整治,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在强化各部门分段监管的同时,山阳区围绕食品安全重点时段、区域、行业和品种等,加大执法力度,集中进行专项整治。今年年初以来,相继组织开展元旦和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国“两会”和“三一五”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豆制品集中整治、中秋和国庆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10余项,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有效规范了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保证了全区食品行业良好的发展态势。
(四)抓应急处置,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在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组织举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全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同时积极筹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建立覆盖全区城乡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网,初步形成了统一协调、处置高效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体系,有效预防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了突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
积极推动行业自律
努力构建长效机制
食品安全的主体是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因此,山阳区把经营者自律作为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来抓,有效促进了食品企业自我约束和规范经营。
(一)建立健全食品企业信用体系。在去年选择33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年初以来,山阳区通过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等方式,实行示范带动、分批推进,全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促使企业树立自己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截至目前,全区初级农畜产品生产合作组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部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市场流通企业全部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餐饮企业和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
(二)实行食品添加剂使用申报、备案审查制度。山阳区公布了经营单位食品添加剂使用目录,在全区餐饮单位强化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目前已在300余家饭店推行食品添加剂申报备案制度。辖区内20家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的餐饮单位,将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公示,并将食品添加剂“五专”(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人保存)制度落实到位,进一步增强了餐饮单位防范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能力和责任意识。
(三)实行问题单位负责人约谈制度。为增强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提高监管效能,区卫生监督部门对违法违规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实行了约谈制度,今年年初以来已对15家餐饮单位下发《约谈通知书》,通报违法违规事实,告知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理条款,并提出整改的内容和期限,要求其负责人在规定时间到卫生监督部门接受质询,进行整改。这项措施改变了以往简单的执法现象,使当事人明白错在哪里、怎样整改,为消除当事人对行政处罚的抵触情绪、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奠定了基础。
不断强化社会监督
夯实食品安全基础
食品安全工作点多、面广、线长,监管难度大,怎样才能做到监管无盲区、无缝隙,为老百姓打造“舌尖上的安全”?我们认为只有实现全民参与,才能实现食品安全的长治久安。
(一)抓宣传教育,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山阳区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的“五进”活动,在各街道、村、社区、商场超市、生产企业等场所,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咨询台等形式,以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消费常识、典型案例分析等为主要内容,对群众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攻势,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浓厚氛围。
(二)抓举报投诉,建立覆盖全区的社会监督体系。山阳区制定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办法,设立奖励基金,公布区食安办和各监管部门的举报电话,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同时规范投诉举报受理、转办程序,由区食安办负责全区食品安全举报投诉的协调、督办、考核,被指定部门按照“首任责任”要求,按照规定时限和程序调查落实并上报结果,从而建立了食品安全问题“快速发现、准确定责、及时处置、有效监督”的管理新机制。
(三)抓示范创建,发挥优秀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山阳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在成功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今年年初以来从农田到餐桌各个环节和各类业态的食品经营单位,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企业(单位、门店)创建活动,采取监管部门培养推荐、区食安办审核把关、区政府统一授牌的方式,通过示范引领,使食品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和信用意识不断增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培育一个餐饮服务示范街区、20余家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示范单位的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
食品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山阳区将继续在实现政府有效监管、企业守法自律、社会广泛监督上下功夫,不断探索食品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