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 创造 ——青春奋斗故事
开栏的话
为在青少年中深入倡导“劳动创造财富,奋斗成就人生”理念,从本期开始,《焦作青年》周刊将以更加贴近青年、服务青年的姿态,宣传报道基层青年,通过一幅幅图片、一篇篇文字展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他们或成功,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他们或刚刚起步,正奋斗在事业的开端,承受着生活的压力……但不管怎样,他们都用不懈奋斗、勇于创造的精神诠释着“青春”。
本报记者 杨 帆
11月4日下午,寒风呼啸,在建设路上的一个小区里,记者见到了正在铺地板砖的师傅左春初。
左春初今年37岁,来自湖北孝昌县农村。他的家乡是丘陵区,初中毕业那年就和本村其他人一起,到城市里的建筑工地当小工和砌筑工。几年后,他另立门户,开始了铺地砖、粘墙砖,这一干就是十五六年。他先在东北地区,后来又来到郑州,2010年5月来到焦作。
左春初做活细心、专心,深受业主称赞。他说,手工活没啥统一的标准,只要用心就能干好。这里面也有一个干到老、学到老的过程,只要尽心尽力干了,就一定能让业主满意。
“焦作不错,城市环境好、市民素质较高,对待我们这些外来人也很真诚。”左春初告诉记者,他在东北三省的好多城市都打过工,也在郑州做过几年活,到焦作后,他感觉焦作人的生活状态最好。“来焦作立下脚,我就把老婆孩子接来了。干一天活,每天能和老婆、孩子聚在一起,很温馨!”
左春初兄弟二人,他和哥哥都在外打工,父母留守在老家生活。左春初说,现在丘陵地都退耕还林了,家里也没有耕地可种,两位老人都还能照顾自己。“趁着现在父母身体还好,我们可以安心在外边打工赚钱。等老人年龄再大些了,他们照顾不了自己了,我们就回到老人身边,在近处找点活干。”提起老人,左春初还是感到愧对父母,虽然每年春节自己和哥哥都回去和父母在一起过,但毕竟自己长年不在父母身边,老人还是孤单的。
左春初11岁的儿子现在是我市太行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和本地其他城市孩子一样享受着义务教育。他告诉记者,在他老家,由于学校撤并,孩子上小学就要到很远的地方,许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几十公里之外的县城上学。焦作的教育质量可以,孩子要在这里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希望孩子能有个美好的未来。
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左春初感到很满意,虽然苦点累点,但是时间上自由,可以趁着年轻多挣点钱。等有钱了,就把父母接出来,让他们来焦作住一段时间,再带他们到更大的城市去看看,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城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