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今日沁阳/政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展开
十八大
大家谈
“春风”扑面书画香
图片新闻
在夕阳中寻找快乐的人
图片新闻
灾情报送网络覆盖
全市329个行政村
车管所民警冷静擒逃犯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八大
大家谈


作者:邓晓芳 李海莉 邱明媚 张天然、吴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编者按:

  11月14日,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了。然而,人们对这次盛会的关注和热议仍在持续。“我们从会上看到了什么?又从报告中感受到了什么?”成了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话题。

  本报特开辟“十八大大家谈”栏目,记录十八大带给你的思考、期待和感动。

  人物:秦海峰 晋煤天庆“元老级”员工

  工作有劲头 生活有奔头

  “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了, 我们工人们的内心备受鼓舞,信念愈发坚定。每位员工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为早日完成年度目标,抓紧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早日投产。”晋煤天庆的“元老级”员工秦海峰在听取了胡总书记的报告后激动地说。

  两年前,河南晋煤天庆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时,作为最初的16名员工之一,秦海峰暂时放下家庭,独自一人从山西高平来到河南沁阳,开始自己新的工作。从一名土建技术工人成长为工程管理部基建科副科长,如今,秦海峰已连续两月拿到千元项目推进奖 ,在企业200多位员工中排名第二。

  “我现在要负责全厂基建,责任更重,需要不断学习啊。” 秦海峰深知过程的不容易。

  “相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公司对员工的奖励越来越高。每周都有免费班车,回家方便,生活没啥顾虑。忙是忙,但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工作更有动力了。”秦海峰指着不远的地方说,等到天庆水岸生活社区建成后,生活上会更安心。

  “十八大给咱们绘出了美好的生活蓝图,作为企业,我们要按照党的要求,以科学务实的态度高质量地建设好项目,为美好的明天努力工作。”秦海峰激情满怀地说。

  (记者邓晓芳)

  人物:靳应棋 西向镇西向四街村民

  奔着2020的好生活去

  “听完十八大报告,我感到很振奋,闪现在我脑海中最多的就是“民生”两个字。特别是报告中说‘到2020年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真是说到俺老百姓的心坎儿上了!”靳应棋激动地述说着收听十八大报告时的心情。

  靳应棋,西向镇西向四街村民,金盛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全国有名的种粮大户。

  “这些年,国家对农业投入力度很大,我们这些农业种植户也享受到很多优惠。就比如前几年,国家出台的‘农机推广项目’给河南分了100个县,每个县都有10个基地,每个基地国家补贴3万元。我们这个合作社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个基地,这就大大提高了我们这农业科技含量,增加了农业的效益,农民也得到很大的收益,这都是国家的政策好啊!”靳应棋笑得合不拢口。

  对未来的期待,靳应棋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钱袋越来越鼓,国民素质越来越高,社会发展越来越和谐。”

  (记者李海莉)

  人物:邱召和 王曲乡北山村卫生室负责人

  盼着心里能越来越踏实

  “胡总书记的报告,我基本是从头听到尾。”11月14日,沁阳市王曲乡北山村卫生室负责人邱召和说。

  今年58岁的老邱当村医有36年了,可近几年的感觉跟从前不一样了。

  2008年,老邱的卫生室列入了沁阳市村级卫生所(室)的标准化建设项目。按照项目建设要求,老邱对村卫生所(室)进行了改、扩建,并按规定规范了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和观察室的设置,配备了诊断床、治疗台和一般性外科处置器械等所需基本设备。“本来想着给自己办事就该自己花钱,可没想到卫生室建成验收后,市里边还给发了补贴。”老邱说起这话是既惊又喜。

  2011年9月,沁阳市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后,老邱这样的个体村医得到了“财政供养”,不仅逐步落实了公共卫生费补助、基本医疗服务费和实施药品零差价后的专项补贴,而且退休之后每月还将有300元的生活补助。“大伙儿都说俺们吃上‘皇粮’了。”

  “十八大报告里专门提到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就说公共卫生服务吧,俺们感受比较深,村卫生室要参与防疫、普及健康知识、新农合报销补助、慢性病普查,还要给65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等等。”这本是好事,可老邱的忧愁却也由此而生,“这些文字性工作越来越多,而且,很多内容都要录入电脑,可像俺这个年龄的老医生,都是电脑门外汉,啥也不懂,盼着能有年轻人来帮忙吧,可根据俺村的人口规模,核准俺的村室只能俺一人经营,你说愁人不愁人?”

  “改革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希望能越来越多地解决实际困难,让俺们的心里越来越踏实。”老邱说。(记者邱明媚)

  人物:焦玉贵 沁园办事处袁屯村党支部老书记

  老支书的愿望

  “我们不仅要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还要过上让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11月10日,说起村里以后的发展,焦玉贵动情地说。

  60岁的焦玉贵曾是沁园办事处袁屯村的党支部书记,从1989年上任开始,就一心一意想着怎样让一穷二白的村子富裕起来。直到2005年,他退到二线配合现任党支部书记秦东红搞新农村建设,亲身经历了袁屯村由穷变富的过程。

  “10年前,俺村还是出了名的穷村,说起城市人的幸福生活那是遥不可及的。现在,新班子带领群众搞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土房、土路都没了,家家都是‘小洋楼’,村里人门口上班赚大钱,生活水平天天在提高。”焦玉贵不无感慨。

  走进袁屯村,笔直的水泥路两旁,一排排新型联排式住宅跃入眼帘,欧式栅栏使人很难将这里和“农村”联系起来。

  “村里的这些变化,不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更让咱们有了作为农村人的骄傲。”焦玉贵说,“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提到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咱们听了更觉得振奋。年底,俺村160户居民都要搬进新社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去年,袁屯村有7家企业落户,集体收入3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0500元。眼下,该村正筹划投资2.5亿元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投资2000万元建设高效农业生态园区,力争三年之内发展成为一个整合14个行政村、聚集1.8万人、节约2000多亩建设用地的一流农村社区。

  “十八大还给咱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相信,不到2020年,咱村人就要提前过上小康生活!”憧憬未来,老支书信心满怀。

  (记者张天然、吴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