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实习生 丰 磊
从中医中专,到医学硕士;从师承名医,到援外专家。在市中医院内四科主任谢帮军的医海生涯中,挥之不去的是中医情,割舍不了的是中医缘。
中医路上勤攀登
谢帮军与中医结缘是从上焦作中医药学校开始的。当时,上中专很热门,通过3年的学习让他对博大精深的祖国传统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此痴迷上了中医。
毕业后,他先后到几家乡卫生院工作。7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攀登中医高峰,他决心要考研。但是,这又谈何容易。考研,除了专业知识外,外语是必考科目,这对谢帮军而言,的确是一个坎儿。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于中医事业执着的他,最终克服了英语难关;对于专业课程,他也不敢忽视,仅《伤寒论》就背得滚瓜烂熟。1989年,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研究生。
在脱产学习的3年中,谢帮军刻苦研读了众多中医经典名著,不断汲取历代名医的临床验方,并写了一大摞读书摘要。同时,他也从导师董国立身上学到了不少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经验,这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
毕业后,谢帮军选择焦作市中医院工作,进而发挥了他在中医上的专长。
深得名老中医真传
在读研期间,他得到了名老中医董国立的真传,在呼吸疾病的诊治上有所建树;到市中医院工作期间,他又深得我市中医界前辈的赏识,拜豫北国家级名老中医石景亮为师,跟诊学医3年,在肾病的诊治上取到了不少“真经”。
在石景亮的指导下,谢帮军在该院组建了肾病科,并创新性开展了“六位一体”治疗肾病。石景亮还向谢帮军传授其多年在肾病治疗中发明的肾康灵中药灌肠药物。
谢帮军说,石老出生中医世家,幼承家学,1994年被国家确认为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的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被市政府任命为市中医院名誉院长。
“石老在医术上不仅有一定的造诣,在医德上也备受患者的赞誉,他常常告诫我们,想要在医术上有所成就,唯有专心致志于临床,用一颗仁爱之心为患者服务,而患者的信赖是对行医者的最高褒奖。”谢帮军回忆说。
在石景亮的影响下,他的医术不仅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在给患者看病时,常常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2002年,谢帮军被评为焦作市优秀中青年中医。当年,他还被授予“焦作市张玮式创新能手”称号。
把中医文化带到国外
1999年,我省要在卫生系统选拔一批医疗专家,组建一支援非医疗队。接受挑选的医疗专家,除了专业知识过硬外,英语水平也要达到一定的水准。在这次选拔中,谢帮军脱颖而出。
当时,他以中医理疗师的身份,被分往厄立特里亚。他所行医的地点被安排在该国首都,不少接受过中医诊疗的外国人,都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
在该国首都大学,一名教生物学的美籍犹太人因为肚子疼前去找谢帮军看病。谢帮军用银针在他的双腿足三里部位扎了两针后,肚子竟然就不疼了。这让他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医真是太神了。而更让他不解的是,银针并不是扎在疼痛的部位,而是扎在腿部,肚子就立刻不疼了。尽管谢帮军向这名外国人耐心讲解了经脉学,但是其仍弄不明白。不过,因感受到中医神奇的疗效,让这名外国人与谢帮军交上了朋友,平时一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去找谢帮军治疗。
两年援非任务结束后,谢帮军和我省的其他十几名医疗专家受到该国总统的接见,并赠送他们当地特产,以示感谢。
2009年,谢帮军又参加了卫生部组织的援外医疗队,前往中美洲岛国格林纳达。同样,他也将神奇的中医技术带到当地,让当地人对中医的诊疗效果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