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作贞
“引桥工程”是市教育局推出的一项重点工程,旨在做好幼儿园到小学、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各学段的衔接,引导各学段之间的顺利过渡,促使“教与学、师与生”相互适应,实现良性互动,形成焦作教育一级支撑一级的良好教育体系。中站区教育局在去年树立榜样、实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今年稳步扩大实验面积,确立九所实验学校,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为做好毕业生离校的后续工作,中站区教育局教科所于今年暑假期间开展了以“我和这一届学生”为主题的论文征集活动。活动不仅得到了一线教师的积极响应,而且吸引了市第十五中学、劳模街小学等学校中层管理人员积极参与,老师们把真情倾注于笔端,记录了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过程。教科所又引导初中教师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回访,并将回访情况汇总,从而把初中生的暑期生活概括为三种类型:一是扔掉书包放松型。这部分学生在经历了紧张的期末考试后,暑期里彻底放松,几乎与书本绝缘。二是文山题海苦学型。家长对学习过分重视,暑假为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学生整日埋头于文山题海之中。三是劳逸结合巧学型。这部分学生在暑期里既未报补习班,也未狂欢,而是借了一套高学段教材,半天自学,半天玩耍。
初步掌握了学生暑假的基本情况后,中站区教育局要求所属学校与学生家长加强联系,一是为孩子制定暑假作息时间表,督促孩子提前预习新学段课程;二是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是想方设法消除孩子的畏难情绪,增强奋发向上的斗志。
今年9月初,市第十五中学对初一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整理与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下活动:一是让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常素芬老师为新生上心理调适课,缓解学生压力,疏导学生的紧张情绪;二是针对部分学生不自信的问题,把该校优秀毕业生张佳馨请回来作报告,树立了新生的自信心;三是针对新生反映的地理和英语难学的问题,专门开设地理专题讲座和英语学习方法指导讲座。中站实验小学的王兵老师为了消除一年级新生的紧张感,面对学生时始终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即使对那些不愿上学、哭哭啼啼的孩子,也总是心平气和地接纳,并提醒家长不能打骂孩子。每当看到那些过分依恋父母的孩子有了进步,就亲切地把他们揽入怀中,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
中站区教育局通过扎实推进“引桥工程”,使广大教师深刻认识到各学段是一根根链条,衔接好了就给力。大家努力为孩子们搭建一座有关心理、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的互通式立交桥,让孩子们在升学的初期走得更稳,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