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年前,我在省城读书。临近毕业,同乡为我拍了一张照片,背景是学校大门。照片洗出来,竟发现自己斜靠在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上。是巧合,还是天意?我不知道,但从那时起,我便与自行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候物资依然匮乏,能拥有一辆“永久”自行车,不亚于现在拥有一辆高档私家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刚参加工作的我省吃俭用,同时利用在校学到的一技之长,业余时间为别人修理机器挣钱。两年后,我终于攒够了260元钱,托人买了一辆26型永久牌轻便自行车。
在基层农机站工作,交通不便。但有了自行车,我可以随时出发,或进村入户调研,或去县城买书,或回老家探母,非常方便。老家在180多里外的邻县山村,当我越过一座座陡坡、冒一身热汗、历经六个多小时骑行回家,看到村口那一双双羡慕的眼睛时,心里有说不出的自豪和舒坦。我轻轻地抚摸着自行车把手,心里充满了感激。
自行车不仅是我的交通工具,更是我微旅游的伴侣。业余时间,我和区公所的一帮年轻人,总喜欢骑着自行车出去兜风。春柳依依的河岸,夏荷万顷的湖边,秋果挂枝的农场,白雪皑皑的山峦,方圆几十公里,都留下我们欢快的足迹和愉悦的笑声。自行车,缩短了我的行程,也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
1988年恋爱时,这辆自行车当起了红娘。每天傍晚,我骑着它,带着女友去田间小道,或去古河岸边踏青赏景。每当女友靠在我的后背上、温柔地搂着我的腰时,我的心里如灌了蜜一样甜,觉得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婚后第五年,我带着这辆自行车调回县城。星期天,我让儿子坐在车架上,骑车带他去郊外,看看乡村田园风光。这辆自行车,给我和儿子都带来了快乐的人生体验。
后来儿子去外地读大学,我的永久自行车,经过几次大修,已显得老态龙钟了。妻一遍遍地唠叨:“人家都开私家车出门,最差的也骑电动车,你倒好,骑辆破自行车,多掉价啊。”是呀,如今出门坐公交,打的,方便得很,这辆破自行车,还有什么不可割舍的呢?
然而我还是舍不得扔了它。这辆永久自行车,见证了我由毛头小伙到中年汉子的风雨历程,陪伴我走过近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已成为我忠实的人生伴旅。更重要的是,现在还可以方便快捷地骑着它,随时去郊外微旅游,既节省能源,又锻炼身体,多惬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