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今日沁阳/副 刊 上一版3
小事不小
落 叶
咏李白
秋日登宋寨
人生有味是清欢

 田
沁阳的冬天
我的自行车情结
那一年的面条菜
麦瓶草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一年的面条菜
□张正义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1965年,我刚满12岁。虽然共和国已经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但“民以食为天”的问题,依然严重困扰着我们这个弟兄多、劳力少的贫困家庭。经过一番酝酿,父母亲咬着牙做出了一项艰难的决定:让我暂时休学,随父亲到济源的大山里边去做砖瓦,母亲带着四个弟弟在家度日。这样做,除了为挣钱多换几个工分之外,让父亲和我这两张最能吃的嘴吃在外面,节约下来的粮食,补贴母亲和四个兄弟。现在想来,在那人均每天口粮不足半斤又没有副食、蔬菜的情况下,父母为让全家度过春荒,那个决定确实应该算是上上之策了。

  正月二十九是我的生日。在贫穷年代,农村的许多孩子是不过生日的,但十二岁生日却大多都要过。在母亲的张罗下,大姑、二姑来给我开了锁。我和弟弟们美美地饱餐了一顿肉丸、红薯疙瘩、粉条加白菜的大烩菜,一个人还分到两个掺了一半玉米面的小糕馍。母亲说,过了十二岁生日,意味着长成大人了,随父亲出门干活,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二天我跟着父亲提着一个放着红薯干粮和课本的黄挎包,背着一个小铺盖卷,早上从家里出发,坐大卡车的“公交”,到沁阳城;又坐公共汽车到济源城;再转乘大卡车的“公交”跑了几十里的山路。到达目的地,已是日落黄昏。在靠近山村的一个山坳里,有两孔没有门窗的土窑洞,这就成为我和父亲住了三个多月的家。

  我要讲述的故事,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那年清明节,家里有事,捎信让爸爸回去一趟。我则不必回,一来爸爸回家很快就会返回来,二来不想让我多花几块钱的车费。于是,爸爸把我托付给那个小山村生产队的队长。

  那位队长比爸爸大几岁,我称呼伯伯。伯伯姓啥,早已记不清了。只记得没爸爸魁梧,但很壮实,人特别憨厚。我们到那里的当天晚上,就是老队长给找的煤油灯,还帮助我们整理床铺,好像还领我们爷俩到他家吃了晚饭。伯伯看我这么小就随大人外出干活,说了许多表示心疼的话。在以后的接触中,我感觉伯伯对我特别的疼爱,他经常从家里拿来烤红薯和玉米面窝窝头让我吃。

  爸爸回家几天,交代伯伯照看我。说好白天不用伯伯管,晚上由伯伯和我作伴。

  爸爸在时,饭都由爸爸来做,我只是烧火、洗菜,打个下手。看的多了,熬个稀饭什么的,我已经基本掌握了要领。爸爸临走时,给我蒸了一些红薯,还留下几个馒头,交代我吃饭时熬些汤就行了。好在爸爸回家最多三天,而且我当时表现得非常自信,爸爸也就放心了。

  爸爸走后,窑场的活全停了下来,我没事可干,每晌看一会儿课本做几道练习题,,又或者在附近的山坡上、梯田里上下乱跑,就像一只撒欢的小山羊。

  应该是第二天的下午吧。我在山坡地里玩耍,发现麦垄间长着许多绿油油、肥腾腾的野菜,惹得我心馋嘴馋。我看到的那种野菜,我们家乡也有,它叫面条菜,叶子深绿色,形状像面条,故而名之。这种野菜用开水焯过后凉拌着吃、拌些面粉蒸着吃或者放在锅里熬稀饭,味道都挺好,我七、八岁开始,就经常和大人一起采这种野菜。

  看到地里那么多嫩绿的面条菜,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喜悦,很快就采了一大把。拿回窑场,摘掉蔫叶,冲洗干净,待到熬稀饭时,我狠狠地放了一半,心想着今晚美美享受一下这山沟里面条菜的味道。

  一碗多玉米糁稀饭,经过我烟熏火燎的操作,终于熬成了。看到稀饭里嫩绿的面条菜,我真有些流口水,很想立马开饭。只是因为刚熟的饭太烧,我便掀开锅盖,在煤油灯下看起了课本。

  就在这时,伯伯来了。他见我在看书,问我吃饭了没有。我说:才烧好稀饭,晾着呢。伯伯说:你娃还真行,自己做好饭,还有心看书。伯伯说着,到锅台前看我熬的稀饭。

  在昏暗的灯光下,伯伯发现我熬的黄橙橙的稀饭里,有绿油油的青菜,便立马问我:娃,你在饭里放啥菜了?我说:面条菜啊。伯伯显露出疑惑的目光。只见他拿起勺子,在锅里舀了一点点,放在嘴边舔了一下。谁知伯伯脸色大变,回头问我:你放的菜还有吗?我说,还剩一些在窑洞外边。伯伯到门外拿起我的野菜,在煤油灯下仔细辨认后,声音颤抖着对我说:“娃呀,亏你吃饭迟了一会儿。要不,你出了事,我可咋给你爸交待呀。”

  当时我一头雾水,真的不知道伯伯要说什么。听了伯伯后面的讲述,我才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后怕”。

  伯伯说,我采的不是面条菜,而是玛莲籽。玛莲籽的幼苗和面条菜非常相似,只是叶片比面条菜肥厚,叶面也比面条菜光滑一些。玛莲籽和面条菜都喜欢在麦田间生长,所以不容易区分。可怕的是玛莲籽有毒,除了兔子之外,家畜、家禽都不敢吃它。人要误食了玛莲籽,必须马上服用解毒之药,否则,轻则内脏受损,大病一场,重则还会出人命呢。伯伯说,前几年,他们邻村有一家误把玛莲籽当面条菜,拌了面蒸熟又过油炒了吃,结果全家人中毒,三岁的儿子为此丧命。

  这件事不大,却是我生命中第一次最为惊险的经历。也许是死亡之神对我特殊关照,让我先去复习功课,才没有急于去品尝那碗自己亲自熬制的“佳肴”吧。

  从那以后,我依然很喜欢吃面条菜,但我真正分清了面条菜和玛莲籽的不同面目。这两种植物,嫩苗极易混淆,其实长大了很好分辨。每到谷雨之后,它们都要拔节,生出枝干,而玛莲籽的枝杈明显发白、发硬。到麦收前,它们开花时,更有了明显的不同:面条菜开的是粉红色的花,籽粒小而且少;玛莲籽开的是白色的花,花谢时,会结出满枝的籽粒。在冬春之交,农民去地里薅草,面条菜和玛莲籽都要被当做杂草薅掉。但是,玛莲籽要被放到地头晒干烧掉,防止来年再生,而面条菜则被带回家,或供食用,或喂家畜家禽。

  面条菜,在生活困难时代,是被当做野菜充饥的。在现在的酒店、餐馆里,面条菜成了一道美味,以天然、绿色、无污染、味道鲜美吸引了众多食客。我对面条菜,更是多了一份独特的感情。

  

  (面条菜,系一年生草本植物,石竹科,麦瓶草属,别名面条棵、麦瓶草、香炉草、梅花瓶等。为麦田常见杂草,分布于华北、江苏、湖北、云南等地。黄淮地区有食用麦瓶草幼株的习惯,当地广泛的叫法就是“面条菜”。面条菜以蒸、炒、凉拌、熬粥食之,味颇佳。面条菜还可入药,有润肺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