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桂香
本报通讯员 李海军
“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乐学为会学,变会学为愿学”,是她追求的教学目标;“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有爱就能创造奇迹”,是她当教师的准则;“学生在新教育实验中幸福地成长”,是她坚定的教育理念;她担任的班级在全区语文抽考中连续两次获全区第一名;她从教19年来,所教班级语文成绩总是年级第一;她先后被评为焦作市优秀班主任、中站区优秀教师、中站区先进工作者;她撰写的论文《提高小学能力的思考》、《小学生习作之浅见》获省一等奖。她就是中站区跃进路小学教师刘雪莉。
2007年从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回来后,她结合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制定了一套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法。课前她指导学生找资料、查词典,充分预习;课堂上,她让学生把预习所得大胆展示出来,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在幸福中成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名言,学习氛围空前浓厚,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本学期中站区四年级语文抽考她的班获得第一;小学毕业考试她的班又获得全区第一名,班平均高分人数居全区榜首。
晨诵,她与学生一起开启黎明,一起朗诵美妙的诗歌;午读,与学生一起沉浸于书籍的海洋,共读共赏《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鲁滨逊漂流记》等世界名著;暮省,她坚持每天与学生一起写读书心得、记读书笔记。有14名学生在“青少年爱国主义读好书活动”、“激情奥运、阳光校园”征文中获市级一等奖。
师情化春雨,育人细无声。19年与学生一路走来,刘雪莉坚信,只要播下爱的种子,就会拥有爱的森林。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