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中医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陈百顺:中医路上演绎精彩人生
中药煲汤
为群众送去健康
你会煎中药吗?
微创治疗让患者摆脱疼痛
市中医院将开展爱心救助活动
治脚病验方
儿科特色疗法——外治法
优惠政策 给力中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1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百顺:中医路上演绎精彩人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陈百顺(右三)正在向科室医生讲述患者病情。
  本报记者 朱传胜 摄
 
   

  本报记者 朱传胜

  陈百顺是市中医院内六科主任。如今,他把学习钻研中医当作人生的第一大趣事。对于中医,他有着别样的体会:从门外汉到专家,从被动学医到主动求索,在中医这条路上演绎精彩的人生。

  父命难违 走上中医之路

  今年50岁的陈百顺出生在武陟县三阳乡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中医并没有给他留下太多的印象。后来,他之所以能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全是因为他的父亲。在他18岁高考那年,他的父亲突然患上了肝癌。在报考志愿时,父亲让他学习中医。“娃,咱们看病不容易,亲戚里也没有一个学医的,以后当个医生,即使看不好我的病,也能让亲戚朋友和乡邻看病容易一些。”父亲的话言犹在耳。

  1980年,学习优秀的他考入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对陈百顺这个门外汉而言,初学中医确实很吃力,再加上担忧父亲的病,大学第一年,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1981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此时他的学医压力更大了。当压力转变成动力后,陈百顺的学医之路才越走越顺。

  爱上中医 勇攀事业高峰

  在陈百顺看来,他在大学时代学习的中医理论枯燥、无趣。不过,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他逐渐体会到中医的乐趣,并由此喜欢上了中医。其中有一件事对他触动最深。有一名经常感到恶心的患者四处求医,尽管经过多次检查,却始终找不到病因。最后,这名患者找到陈百顺求诊。刚开始,陈百顺经过检查也查不到病因所在。后来,他在一本中医古典书籍中发现了类似的病例,于是便根据书中的介绍给患者开了药方。结果,这名患者的病症竟然痊愈了。

  此后,他大量研读中医古典书籍,仅《伤寒论》,他就买了四个不同注解的版本,其中每个版本他都买三套:一套放在医院、一套放在家里、一套放在车里,走到哪里他都能从中汲取里面的中医知识。

  但是,陈百顺信书不迷书。他认为,中医在诊断治疗中讲究五运六气,而《伤寒论》中所写的方子,应与作者当年所处的气候环境联系起来,这样看来,当时所处的年代偏冷,因此所开的热性方子偏多。而现在,由于气候环境有所变化,诊治同样的病所开的药方就不能与书本上的药方完全相同。因此,他在行医中有着自己的理论:挖掘古人的治疗经验,结合现在气候造成的五运六气的改变,来重新诊断同样的疾病。

  “用学习的眼光去发掘中医,用发展的眼光去开拓中医。”这使陈百顺在中医道路上越走越顺,不断攀登事业高峰,不仅参与了国家“七五”攻关课题,还在1992年完成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针对性治疗”课题,并获得省卫生厅一等奖。

  弘扬中医 肩负光荣使命

  由于深知基层民众的疾苦,在陈百顺近30年的行医生涯中,他一直采用“简、便、廉、验”的方法为老百姓诊治病情,平日里,他的诊室总是被患者挤得满满的。

  “简、便、廉、验”是中医最基本的特点,“简”是因时制宜,选择操作简便的方式;“便”是因地制宜,随地取材;“廉”是因人制宜,不浪费人力和物力;“验”是有效,中医药多年流传下来有很多的验方和治疗方法。

  据陈百顺讲,在他所治疗的患者中间,还有不少“铁杆粉丝”,这些患者在生病时一直坚持中医诊断,服用中药治病,效果非常好。

  陈百顺认为,在慢性疾病的诊治或一些无法诊断清楚的疾病上,中医大有可为。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