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今日武陟行业/副刊 上一版3
老城与东关、南关、西关
方言琐谈:舛
副刊征稿启事
嵇曾筠
颂歌赞“八区” 描绘新武陟
 秋色如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1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城与东关、南关、西关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在元古的时候,邙山东头北边有座笔架山,挡着黄河水流不出去。因此,太行山与邙山之间全是一片泽国。大禹凿通了笔架山,黄河向东流了。但是从太行山到邙山之间还有不少河汊。每到夏秋汛期,这儿又如汪洋大海。

  为了开辟这片土地,大禹带着数万民工,坐着大船来这里进行治理。他把船停在这一带腹地——也就是武陟县旧县城。治理完工后,黄、沁河两岸成了大片肥沃土地。可是,那大船和土地却连在了一起,扒不动,撬不起。大禹无法只好把船留下了。后来,大禹的儿孙们就在这只船上居住下来。到唐朝武德四年复置武陟县,唐高祖李渊认为这儿是大禹治水留下的船,有神气,就决定把县城扎在这儿,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代一千多年。抗日战争时,日本炸毁了县城,县政府才搬迁到木栾店。因为不扎县城了,人们称为老城村,并把人们在老县城东关居住的地方叫东关村,在老县城南关居住的地方叫南关村,在老县城西关居住的地方叫西关村。1981年沁河改道,他们都搬迁到了新地方,但村名没改。

  (原载《武陟县地名传说》)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