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笠
蔡佳明,何许人也?焦作大明创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为啥要做“数控”梦?“从大处讲,产业报国;从小处说,创业自强。”老蔡说。
11月30日上午,大明创基整理有序的数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加班加点赶工。在车间内,记者看到一台全中文数字化数控切割机,从下料、拼焊、加工到半成品,再到组装、试车、喷漆、包装,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
“我们生产的切割机有龙门式、单背式、台式、傻瓜式、小蜜蜂式等系列的火焰、等离子、激光切割机,以及新开发的全中文数字化数控坡口机、自动气保焊机。”说起自己的产品,老蔡如数家珍。
2003年,老蔡在沁阳市建了一间以加工煤机零部件为主的小厂;2006年,他把企业搬到解放区王储村,在一块六七亩的土地上落了户;2007年9月,焦作大明创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高新区正式成立。四年间,大明创基从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到目前拥有固定资产2500万元,年产各类数控设备约2000台的自主研发创新型企业。
如何在数控科技产品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那就要从落户高新区说起。
“刚搬到焦作市区时,我们的产品主要是为一些大企业的设备做配套加工,企业发展处处受制于人。”老蔡告诉记者,为了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2009年下半年,大明创基引进了第一台数控切割机。
“别人买来设备是为了生产加工使用,我买设备是为了学技术。”老蔡带着公司的专业技术员,把买来的切割机拆了装,装了又拆,从不懂到懂,从懂到熟。为了稳定技术,老蔡扩建了两个专门生产数控产品的车间,建立了研发试制基地,设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引进了22名专业技术人员。由此,大明创基的数控产品从一种发展到一系列的数字化切割机。
近两年,大明创基又先后研发生产出新一代“DSK-2型数控切割机”、“多功能全自动箱式数控坡口机”、“机器人自动焊接机”,并申请了专利。这不仅为国内机械制造业钢板工件打坡口工艺和改变人工传统焊接、切割方面突破了难关,也填补了国内此项技术的空白。
“来看看我们的新设备,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数控自动钻床,投放市场后将为多孔产品的生产加工提供高效保障。”老蔡把记者带到车间的一角,指着一台包裹着透明薄膜的设备说。据介绍,当前,多数企业使用人工钻孔,每小时钻孔40个左右,大明创基的数控自动钻机每小时可打孔450~600个不同要求的机械钻孔,效率提高了10多倍。
说起这些优势,老蔡不无自豪。为了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化机械设备,加快企业转型升级,2011年,大明创基成立了“焦作市数控机械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与国内外相关高校、研究院所建立技术研发平台,形成数控机械产品创新联盟。
随着全国数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大明创基将以提高机械设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实现产品转型升级,同时还要努力培养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机械工程领域发展进步尽自己的一分力。这就是老蔡的“数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