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应试教育”这只“猛虎”关进笼子?国家教委原副主任柳斌认为,有必要借用法规的力量。他在一次教育论坛上呼吁制定义务教育学校评估法规,该法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明确规定不许向义务教育学校提出升学率、高分率等指标要求。
他说:“义务教育学校只对每个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情操、素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负责,只对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负责。”11月24日,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上,上千名教育部门的官员、校长和老师从柳斌的报告中再次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位老教育工作者语气沉重地表示:尽管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今天的基础教育在许多地方仍然是“应试”的天下。他呼吁,把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重点放在义务教育阶段。“如果这九年时间素质教育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就能够为我国国民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打下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柳斌说。
在他看来,近些年,尽管“育人为本”的口号喊得很响,但在教育制度、考试制度、教育评价制度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定乃至方式方法方面仍没有大的改变。他说,综观我国教育,在许多地方,育人基本上是以考试为本;看人基本是以分数为本;用人基本上是以文凭为本。这三者都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去甚远。“让分数和文凭,而不是让道德、能力和贡献去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难道是合理的吗?是有生命力的吗?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吗?”柳斌说,事实上的唯分数评价制度,导致了教育评价的高度行政化和极大功利化倾向。其后果是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的社会责任感培养、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能力培养、文化多样化、人才多样化、个性发展多样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时代性诉求都被无声地消解在超强的分数评价及由此导引出来的功利大潮之中了。
因此,柳斌呼吁,在重视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还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据《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