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水涛
高亢的唢呐声、悠扬的二胡声、清脆的铜锣声……多种乐器在几位老艺人的手中演奏出优美的旋律。11月30日10时许,在博爱县清化镇青年中心活动室里,来自该县怀梆剧团的几位老艺人正在弹唱传统的怀梆剧目。当天,博爱县怀梆协会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在这里举行。
在活动室里,来自博爱县各个怀梆剧团的团长齐聚一堂。据博爱县怀梆协会会长赵长书介绍,怀梆是旧怀庆府(今焦作、济源一带)文化的重要代表,唱腔粗犷豪迈、激昂慷慨,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来博爱县几乎每个村都有怀梆剧团,现在剩下24个了,而能保证正常活动的只有14个。2010年,我们将这些剧团联合起来,成立了博爱县怀梆剧团。”赵长书说。
在博爱县怀梆协会的带动下,怀梆艺术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赵长书说,县怀梆剧团编排了10余出大戏,每逢节假日、庙会都外出演出,除了博爱县外,还经常去武陟、沁阳的一些乡镇演出,前不久还接到了新乡市获嘉县的邀请,请博爱县怀梆剧团明年春节时前往助兴。
在今年我市举行的第七届戏迷大赛中,博爱县怀梆老艺人郜习节等5人在决赛中获了奖。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怀梆文化,博爱县怀梆协会还与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不定期开展怀梆文化保护交流活动。虽然怀梆文化目前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赵长书还是流露出了担忧。“虽然怀梆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目前怀梆艺人还是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普遍不了解、不喜欢怀梆艺术。”赵长书说,“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学习怀梆,让怀梆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