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指向(组诗)
新河之变
《手语》的诗意
滇游小记
一部墨香书 两岸连心桥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晓飞/怀川风物
新河之变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资料图片)

 
   

  新河横亘在我的家乡李屯村的老街与新街之间。看到新河,就使我想起了少年时代和玩伴们一起在这里游泳戏水、摸鱼捞虾、扒石头逮螃蟹的情景。印象最深的一次摸鱼,我摸到岸边一个窟窿,伸手进去,抓到一个长长的家伙,以为是黄鳝,露出水面时一看是条蛇,惊叫着“长虫!长虫!”急忙扔掉往岸上爬,大伙听到,个个惊恐喊叫着往外跑。有阵子不知道谁先发现河里“过蚂虾”,一传十十传百,纷纷拎着筛子跑来河里把虾,我也来了。只要跳到河里,把筛子往水里一竖就行,那浩浩荡荡的小虾队伍总会有一些撞到筛子里来。把得多了,就到岸上倒到盆里桶里,我是倒到篮子里,没多会儿我就把了大半篮,兴高采烈地挎回家去了。

  小时候听到“新河”这个名字,心想它一定是新挖的河,还没有名字,所以叫新河。参加工作后听人们仍叫它“新河”,心想一定是叫惯了才这么叫,总觉得它的历史一定不长。编纂《修武县志》的时候,我翻阅旧志,想看看过去有没有这条河,有的话,它到底叫什么名字。清道光版《修武县志》上赫然写着“新河”,并引述《新唐书·地理志》修武注,也是称“新河”,并说明为唐代大中年间修武县令杜其所开,其源头是苟泉。我暗自发笑,再过一千年,它不还是“新河”吗?查《水经注》载:“苟泉水,水出山阳县故修武县城西南,同源分流,裂为二水,南为苟泉,北则吴渎,二渎双导,俱东入陂。”故修武县城即古南阳城,现马村区安阳城遗址。坐标所指的苟泉水无疑就是后来的新河。作《水经注》的郦道元是北魏人,说明这是一条非常古老的自然河流。唐代大中年间修武县令杜其,将“同源分流,裂为二水”的河道合二为一,将新开挖的河道命名为 “新河”。

  我希望这条河的名称还是恢复“苟泉河”为好。古苟泉水的历史没人搞得清,它的存在可能同太行山一样久远。它的发源地是本市新区的灵泉及洸泉、荷泉、土桥泉、楝树泉、螃蟹泉等处泉水汇聚起来的。只要山西高原存在,只要承接山西高原水的“焦作地下汇水盆”存在,只要通向地面的裂隙存在,泉水就会源源不断地往上冒。它是个没有阀门的天然自来水系统,在古代自然生态条件下,不可能被人为破坏。

  新河水通过我家乡的时候已经汇纳了白马门河、阎河、瓮涧河三条南北向支流的水。这三条河都是季节性泄洪河流,新河里的虾流队伍,就是在其下游的滞水期繁殖滋生后进入新河的。新河至修武县孔村北注入大沙河,河道全长19.5公里,河宽10米,深2米,流域面积272平方公里。

  记得上世纪60年代,家乡人就在河道上打土坝聚水,用新河水灌溉农田。上世纪70年代修了提灌站,灌溉时节,放下闸门截水,抬高水位,清凌凌的河水顺着渠道流进麦田,滋润着庄稼。它是家乡农业的命脉。上世纪90年代又修了新的提灌站,就是现在这座连接老街与新街安了闸的桥。

  我到新河源头看过三次。第一次是1976年麦黄时节,我们修武县委机关的工作人员被两辆解放牌卡车载着到各处巡视麦情。到了灵泉陂,我们都下了车去看灵泉。在一个目测长80米、宽70米的大水塘里有十多个泉眼,泉水咕嘟咕嘟往上冒。最让我开眼的是,在水塘东南角外几步远有一个大泉眼,在房子里边,是灵泉陂人专门为保护它盖的一间小房子。我们轮流着进去参观,我进去的时候,一下子惊呆了,像斗那么粗的水柱,冒上来的水一米多高,这哪是泉呀?我的第一印象,觉得好像有人在地下安了水泵。我四下瞅瞅,没发现一点作假的痕迹,那大水柱被直径一米、高约二尺的水泥筒围着,水从地下流进坑塘。坑塘外东北角有一个同样的大泉。我到焦作工作后,不断向市里人炫耀灵泉,主张他们去看看。

  我第二次看灵泉是1993年,领着几个同事一起去的,坑塘里仍有泉水在冒,但两个小屋里的泉水已经看不到了。我们又到处寻找《修武县志》上记载的洸泉、荷泉、土桥泉、楝树泉、螃蟹泉,老乡说,十几年前就没了。

  2012年10月30日,我第三次去看灵泉,坑塘水仅剩下坑底一小片,近乎干涸。坑东北角那个小屋新盖成了龙王庙,坑东南角那个小屋还是原来的样子,但屋里变成了送子奶奶的地方,那个当年圈水柱的水泥筒仍在,它成了撘小床的腿。当年从坑塘东北引出的河道早已干涸,被野草覆盖。我一直向东查看到几里外的普济路,河道全部干涸,有些河段已被填平。灵泉,新河发源地的地位无疑已经结束。位于普济路上的新河二桥东,有一股水从北边进入新河,我溯源而上,终于看到,这股水原来是南水北调白马门河桥建筑工程所抽排的地下水,从另一个沟渠进入了新河,是暂时水源。再往东,进入新河的水就是焦作城市的污水排放,还有穿越焦作城区的南水北调河道的工程排水。

  灵泉及新河上游已不复存在,这是因为地下水有了更多更大的出口,这些出口是当代人人为打凿的,叫“深井”,还有几大煤矿大功率水泵昼夜不停地排水,地下水通过这些出口进入大大小小的企业、机关和千家万户,从城市的地面上又回到了新河。新河的水量并未减少,但是“成色”却变了,叫污水。

  我以前知道,大沙河危害村里南地。大沙河发源于山西省凌川县夺火镇,流经博爱、焦作市城区、修武、获嘉、辉县、新乡,汇入卫河,是一条主要的泄洪排涝河道。在家乡段,它是李屯与北俎近村的天然界标。家乡的西南地地势低洼,每遇洪涝年,沙河水泛滥,就会把这上千亩地淹成一片汪洋。洪水退去后,这里仍然长年积水,家乡人称西南地为“大水洼”。上世纪70年代以前,大水洼是大雁、水鸭的乐园。高一点的地方,全是白茫茫的盐碱地。听年长人说,旧社会,村里人吃不起盐,大多是到南地扫硝熬盐。硝就是盐碱土。解放后到吃大锅饭以前,村里仍有人扫硝熬盐,这我亲眼见过,常把人吃出毛病。南地少有能种庄稼的地块,只能放羊。“大跃进”时候,周庄、李万两个公社合作,出动上万劳力挖土筑堤,把大水洼圈起来,名曰造水库,实际没有起一点作用,还把土地破坏得不像样。1966年,村里开始驻军,部队接收了家乡的南地,经过二十多年种植改造,南地变成了米粮川。部队撤走后,土地归还给村里,成了村里人的责任田。“大水洼地”的名字现在仍然沿用着。

  令人鼓舞的是,将出台的《焦作市城区水系规划》,亮点之一是将实现外部水大连通。就是要把城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可利用的外部水资源融会贯通,让其通过各个渠道进入城市河流,作为最主要的补水源头。其中将引黄河水入焦,进入大沙河。引来的黄河水将由大沙河通过提水泵站向灵泉湖和翠云湖供水。同时,南水北调在李河上游开辟的汇水口,将注入新河、大沙河,最终交汇于东湖。外部水资源的大连通,将为内部水系提供补水保障。新河将通过进一步清淤加堤绿化建筑,改造为滨河休闲娱乐小区。国家投资,美好前景实现为期不远。

  我最后一次去考察灵泉的时候,看到占地3000亩的灵泉湖工地彩旗飘扬,机声隆隆,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位置就在老灵泉坑塘的南边,仅隔一块地,沙河堤南边就是。我期待重新看到清凌凌的新河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