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伟是一个有诗意的人,诗是他的手语。《手语》一书是中国80后诗人第一套诗歌丛书,该丛书的出版是河南诗歌界的一个大亮点。河南80后诗人起身于2008年首届的焦作中原诗会,之后又在洛阳、南阳等地举办。河南80后诗人是文学豫军的一个阵营,出现了西屿、丁东亚、刀刀、纳兰容若、刘旭阳、田春雨、高野、余子愚、张艳庭、西间、刘良伟、徐林等一批优秀的青年诗人,他们的作品已经是河南诗歌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刘良伟作为焦作的80后诗人,和《焦作文学》编辑80后诗人张艳庭同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也是焦作诗坛的幸事,当可喜可贺!
良伟的诗集,名字叫《手语》,这首先让我想到在街上偶尔看到过的聋哑人,他们用两手变换的手势做交流的语言。良伟为第一部诗集定名为《手语》,我想,一定还有其他的寓意。如今的诗歌写作确实写得有点像聋哑人交谈的一种手语,让大多数的读者不知所云。这些诗歌作品,你也不能说它写得不好,有些手语般的诗歌也确实写得很美,一看就觉得养眼,有一种吸引和动心,你会用目光阅读这一种美。我打这个比喻,只是想说,诗歌是有魅力的,也确实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
诗有病,诗人知否?这里我想问,不单单是我问,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在一次诗歌对话里,曾对诗歌有一番令人深思的话,他说:如今的诗坛,你的喜,现在诗歌创作很自由,很多人喜欢诗歌,创作也有进步;你的忧,是精品不多,传世之作很少,让人眼睛发亮的、为之一振的、过目不忘的诗很少。这几年感到不开心的地方,是那么多诗,那么多诗选本,但是翻了一遍,却找不到几句让人感动的。读了很多的诗,如果讲千篇一律,一点都不过火。怎么诗都这样写了呢?怎么抒情的方式都这样了呢?对此我不理解。没有创造性,没有独创性,这个很要命。诗是让人感动的,如果读了半天我们不感动,能说是好诗吗?归根到底诗是要感动人的。为什么过去有的诗,我们的心认同了,起了共鸣?
是的,我们如何写诗?今日翻看80后诗人刘良伟的诗集,通过一首首诗来看诗歌写作,感觉良伟这本诗集里的作品写得很干净,每首诗歌首先是诗人的一种诗意的吐露。一首首诗歌,长的、短的,字字、句句,跃入眼帘后,我通过阅读被点燃,很美。良伟给我诗集的夜晚,我和他陪同着另两位写作者,良伟对我们说,他个人最喜欢自己的一首诗歌是《姐姐》。交谈氛围好时,我们又听良伟用信阳口音朗读这一首诗歌,我们也朗读了诗集里的其他作品。良伟之所以喜欢这一首诗歌,因为该诗是叙事的,是一个孩子长大后的深情,是昨天对今天的一次心灵的反哺。岁月如歌,我们的回忆会修复一些记忆,有一个连接的焊点,而有些爱因为久远,或是模糊,就会淡出我们的心灵。
阅读良伟的《手语》,如在一个春天里行走。良伟是春天一样的人,一首诗就像是良伟栽出的一棵树,我们会闻听到树上鸟的啁啾,看到鸟巢里鸟蛋般的红日;我们还在他的诗句里,捕捉一只树上的蝉,并看到一枚枚树叶的碧绿;我们如沐春风,像一棵春天的树,用叶子的绿和春天对话,因为春天是诗。我从良伟的诗集《手语》里挑出以下几首品读:
良伟的《我在阳光下等待阳光》一诗:“我坐在石头上\更像一块石头\寒冷从我的脚跟传来\冬天从我的屁股开始\我在阳光下等待阳光\不知是从哪儿吹来的风\吹乱了我的头发。”该诗原来在《焦作日报》上以组诗的形式发过,初读时,第一二句就让我掂出了重量,暗暗为这样的句子叫好,后边的诗句好像都是为这两句铺垫的。
再一首《立冬》:“我将在这里\站成秋的\最后一片叶子\连我的思念\也纷纷落下\落光\这一潭的秋水\会有一个好去处\我将在这里\迎接冬天。”秋天是萧瑟的、凄凉的,而这一首诗里却用一个秋叶的画面,画面里营造出一个秋天的意境。诗人不会站成一片叶子的,诗人借物抒情,借一个秋天的叶子自喻,人们阅读时一种诗意便提升了出来,感受到诗人的生命已经融入一片叶子的生命之中。
《夜晚》一诗:“今晚有星星\它们会闪烁自己\此时的月亮\薄薄的\扁扁的\多像我的那块南阳玉\不抬头\我都不会想到它。”诗人在这首诗里是寂寞的,看月亮的时候,诗人被夜晚美丽的事物触动,这星星好像是拉着月亮的手的,月亮此时有一个温暖,暖成诗人怀揣的那块南阳玉。这一首诗看似简单,却句句星星一样闪烁着,最后把一块南阳玉镂刻出来。读这一首诗,并没感到诗人写这一首诗的难度。想必是诗人涌出的一个诗意,诗人把它用一个灵感收藏了。
我们写诗就是要让人记住的,阅读或是朗诵,阅读良伟的诗歌时,我记住许多,并被陶醉。这些诗歌有一种视觉的美。对于一个诗人,诗是诗人别致的情感的外延,经过艺术处理,语言就和生活有一个脱离,一首诗就如污泥吐露出的一朵亭亭的莲花,即美,即诗。我常和一些诗者讲,写一首诗歌的时候,一首诗要有一个留白,一首诗不要太完美了,太完美就是缺陷。我们应该给一首诗一个残缺的美,即想象的空间。一首诗不能太满、太实。良伟的作品里,有几首诗歌的空间已经打开,就有这样的效果。
在良伟的一首首诗歌里凝神,我犹如一个美的涉猎者,我看见森林的同时,也会看见一片叶子上的光斑,也会嗅到一朵花对心灵的怒放;偶尔我也会看见一只麋鹿汲水的诗意。一个阅读者,在一首诗里被一首诗抚摸,这是心灵的温暖。如果我们的心里没有了春天,已窒息,这里我要说,一首诗就是我们吸氧的管子,我们走进一个文化的森林吧。我相信,良伟的诗集《手语》告诉我们这一个春天的气息,《手语》是他手上的花果,是他心里的芬芳。在这一个喧嚣的社会,我们已经很少有人怀揣着诗意行走了。这个世界是诗意的,诗意栖居是人性的自然回归,而我们许多的人被忙碌代替,心灵枯萎。
良伟在《手语》的后记里说,我渴望用一颗童心来看我们的世界。良伟一首一首写着他的诗歌,一首一首诗歌是他个人手写的,谓《手语》。诗集《手语》也是这样一首一首诗歌延伸的,于这一个秋天成为我们眼前的《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