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我市被人社部、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市。为扩大职称政策宣传,使改革试点工作科学、平稳、规范、有序进行,日前记者采访了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
问:我市成为全国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市的意义是什么?
答:由于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存在的等级设置不够合理、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以及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不够衔接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影响和制约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今年7月,我市被批准为全国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市。通过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利于激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活力,有利于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有利于提升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有利于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问: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什么新变化?
答:主要有四个新变化:制度体系有新变化。一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教师职称分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称务。二是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三是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四是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评价标准有新变化。新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对于少数特别优秀的教师,制定了相应的破格评审条件。
评价机制有新变化。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业务测试、量化赋分、专家评议等评价方式。
评价结果有新变化。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体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
问:今年我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答:根据上级要求,改革试点工作在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民办中小学校、教研室、电化教育馆和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进行。今年年底前,将对全市近4万名中小学教师职称进行过渡。同时,在新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条件下,开展新名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问: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如何保证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环节更加公平公正?
答:为确保职称申报环节的公开公平,市人社局要求中小学教师申报高中级职称时,一律启用新版《焦作市中小学教师申报人员真实性保证书》,对保证书中个人基本信息、教学成绩、主要业绩、推荐意见、职数公示等内容,要求必须由本人、单位领导、部门领导共同签字确认,并在单位公示3天以上。对于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实,将按照规定严肃处理。
问:新中小学教师职称的评价标准约束了哪些中小学教师不得进行职称申报或延期申报?
答:约束了4类人员(任现职以来)不得申报或延期申报:一是拒绝承担教学、教研任务、班主任等工作,或不能履行现岗位职责,当年不得申报;二是工作严重失职,造成恶劣影响,受到县及以上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通报批评的,当年及下一年度不得申报;三是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处分期内及从下一年度起2年内不得申报;四是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一年度起3年内不得申报。
问: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学历方面有什么新规定?对学历认证有什么要求?
答:今年,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在学历方面有新的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工作以后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其所学专业应与现从事专业一致或相近。参加工作后取得的非全日制普通本科及以下学历满2年后,达到相应任职年限,可正常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小学、幼儿园、农村初中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或不相近,取得相应规定学历层次后从事现学科教学工作累计10年以上申报一级教师资格,或者取得相应规定学历后从事现学科教学工作累计15年以上申报高级教师资格,视为符合学历要求。
关于学历认证,今年申报中级职称,全日制学历、后学历人员均须提供学历认证报告或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申报高级职称,后学历人员须提供学历认证报告或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从明年起,申报高、中级职称,全日制学历、后学历人员均须提供学历认证报告或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问:今后中小学教师也可以和大学教授一样评正高了,正高级教师评审如何进行?
答: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统一部署和核准的职务数额,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由省人社厅、教育厅组织评审,评审结果报人社部、教育部批准。
本报记者 杜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