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家禾
12月6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新闻发布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中国作家莫言向外界发表演讲《讲故事的人》。演讲中,莫言再现了自己“讲故事人”的身份,讲述自己儿时的经历,回忆特殊年代的苦难记忆,还原一代人的生活经验。
(据《南方都市报》)
如演讲题目《讲故事的人》所示,莫言不仅讲了文学,他花了更多的篇幅在讲故事,讲自己经历的故事,讲自己的错事。他更多的是在自省。
他去公共食堂打开水,打碎了家里唯一的一个热水瓶。他责怪自己,躲进草垛一整天没敢出来,本以为会挨骂,但母亲却没有责怪他。他讲的是母爱。
母亲去集体土地里捡麦穗被看守扇了耳光。而当看守成了老者,他冲上去想报仇却被母亲阻拦说:“这个老者和当时打人的人并非同一个人。”他讲的是宽容。
一次中秋节,家里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一个老人到家里乞讨,他给了老人红薯干,老人愤愤不平。他气急败坏地骂了老人不知好歹。而母亲却训斥了他,端起自己的饺子给了老人。他讲的是怜悯。
跟着母亲卖白菜,有一次他有意无意多算了一毛钱。很少流泪的母亲流了泪,说他让母亲丢了脸。他讲的是诚信。
他还曾经和村里的孩子一道,向当时“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小丑”单干户及其妻子和瘸腿毛驴投掷石块。他讲的是蒙昧。
他讲的最后一个故事,是他爷爷讲的八个泥瓦匠的故事。泥瓦匠们到破庙里躲雷电风雨,火球在附近飞来飞去。有人说,八个人中必定有一个干过伤天害理之事。于是决定谁的草帽扔出去而不被风吹进庙内,这个人就要到外边接受上天惩罚。结果其中一人的草帽被风吹跑了,其他七人便强行将其扔出庙外。然后,那座破庙轰然倒塌,砸死了另外的七个人。
唯独这最后的泥瓦匠故事,不是他自己的故事,但他还是想将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他依然在自省,也许更想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