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脐疗法是指将药物制成软膏、药饼贴于肚脐处,使病情得到缓解乃至痊愈的方法。这也是内病外治的主要内容之一。
肚脐是人体在胚胎时期从母体摄取营养的唯一通道,虽然出生后已经闭合,但此处仍具有较强的通透性,能够较好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和其他治疗信息,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认为它内连脏腑,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腧穴,对人体防病治病、保健康复有着较为重要的功能。
敷脐疗法适用范围极广,小儿大多不愿服药,害怕打针,特别是婴幼儿内治给药极为困难,而小儿肌肤柔嫩、脏气清灵,外治之法作用迅速,能在无损伤的治疗中取得疗效,因而敷脐疗法是儿科应用广泛的外治法之一。
大黄在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最多,如小儿腹泻、消化不良、腹痛等,将药物用黄酒或者茶水调匀,将药饼贴于脐部,1~2次即可见效,有的甚至数小时内即可好转,且复发率很低;遗尿的患儿也可敷脐外加关元穴,减少遗尿次数;经常感冒的幼儿,用中药袋敷脐,坚持一段时间后,可以使感冒发生的次数减少,起到提高抗病力的作用。
敷脐疗法用量少、见效快、费用低,且药物既不受胃酶的干扰,又不经肝脏代谢产生副作用,尤其对婴幼儿和一些打针吃药困难的患者更为适用。但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病又分寒热、虚实。同样是小儿腹泻,有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等,使用的药物也不同。因而,幼儿在出现症状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来为患儿诊治用药。另外,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橡皮膏固定,以免灼伤皮肤。
王宏霞 刘爱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