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军鹏
“孩子多大了,吃了糖丸吗?”6日,山阳区中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李华来到寺河村,看见大约两三岁的小孩,都会主动询问。这两天,和李华一样,不少基层社区医生走进辖区,为适龄儿童补服糖丸。随着医改的深入,社区医生除了基本医疗服务外,还有繁忙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近日,笔者来到该中心,感受最基层的健康守护服务。
在中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楼内科诊断室,几位病人排队候诊,医生李兴雨正在耐心地接诊。
“姓名?多大了?……”在了解了病人的基本情况后,李医生开始查看病人的健康档案,并对病人进行检查。“从村民健康档案中,可以看到每个村民的身体情况和患病村民的病情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通过比较资料和数据,可发现村民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发展趋向、治疗效果等情况,为准确诊断、尽早治疗提供条件。”在这里工作了6年的李医生每周只休息一天,6天都在坐诊。
推开7~8号病房的门,护士赵素玲刚为桶张河村的张大娘换完药。前几天张大娘肚子痛,B超检查后发现得了胆囊炎,医生建议她住院治疗,她便毫不犹豫地住下了。当笔者问她为什么没有到大医院住院时,张大娘说:“在这里做B超只需20多元钱,药也不贵,在这里住院我很放心。”
6日一上班,负责孕产妇健康、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妇保医生杨水莲就接到产妇王某的电话:“杨医生,在你的指导下,现在有母乳了,但孩子还是吃不饱。”“要让孩子多吮吸母乳,乳汁会更丰富,实在不够再给孩子添加牛奶。”电话里,她耐心地指导着。据了解,只要是辖区内的产妇,杨医生至少要上门访视一次,她的电话号码对辖区所有孕产妇和孩子家长公开。杨医生说:“有时候半夜还有人打电话咨询问题。”
“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34人,在保证日常诊疗的同时,还要做好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有的医生一半时间都在所包社区服务。”该中心院长鲁聘邦说。
“要是在过去,我这病一发,一头猪就没了。如今医改新政策真是好!”11日,辖区桶张河村居民李素成夫妇二人满意地办完出院手续。李素成共住院25天,医疗总费用2322.22元,参合报销1958.96元,最终个人只付363.26元。“取消药品加成,病人住院费用直接下降,老百姓得实惠,这是实实在在的。”鲁聘邦说,“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住院病人平均节省费用500元到1900元。一年下来,中心为病人减轻负担37万多元。”
“新医改是一项民生工程,让老百姓得实惠,是新医改的目标。”据该区卫生局局长刘庆新介绍,目前该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2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