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明
“谁懂得媒体,谁赢得未来”。尽管胡赳赳在其新书《理想不死》的这种论调,不乏夸张的嫌疑,但在即将迎来的全媒体时代,这显然是一个最恰当的预言。作为一名70后资深媒体人,《新周刊》主笔胡赳赳在本书中,不仅为媒体社会的历史流变作出总结,而且也写下了自己对媒体的趋势的分析与思考。应当说,这部融独到见解和形象事例为一体的新书,也必将为读者带来一些新的观点提示。
在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之际,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自媒体传播”向来因充斥着一种过度自由的弊端而陷入道德诟病的质疑,可作者在书中却一反常态地以预见性的勇气提出了“没有不道德的传播”的论调。乍听起来虽有些匪夷所思,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十分大胆的预见。作者认为,传播本身就是一个工具,无论是新型媒体还是传统纸媒,并无本质上的差别。这样的观点实际上是对新型媒体崛起的肯定。
媒体和技术的剧烈变革,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发生裂变,从传播到互播的过程也厘清了整个媒体发展的脉络。本书的作者提醒我们应该正确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并且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案。正如作者所言:“从媒体到新媒体,没有另外一条道路可以选择。”实际上,相对于新的传播工具的兴起,我们也大可不必用焦虑的心态来看待传统媒体的日渐式微,而如何找寻一种突围机遇,恰恰是包括作者在内的传统媒体应对时代发展所不可忽视的问题关键。
严格意义上讲,本书不但可以看做是胡赳赳十余年来潜心于传媒运作、观察传播规律、透视媒体现象的集大成之作,更可以说是对自己从业数载的一个总结和自省。作者在书中既一针见血地对有违新闻伦理、感官异化的传统纸媒的报道产生了批判,又对市场化下报纸的广告运作做出了尖锐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