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很冷。对,但我今天说的是实体经济今年的切身感受。
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企业在饱受市场乏力、经营困难洗礼的同时,也正面临着一次结构调整与战略转型的良机。至少,企业可以借此机会,苦练内功,最大限度上降本增效,挖掘自身产品的市场张力,实现危中有机、危中求机。就像冬天,我们要避免海绵块变成冰块,必须挤干海绵里的水,以待春天。
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的生命得以生存,是因为它们率先且自觉地遵循环境,并进行着自身的改变。同处一个市场环境下的焦作企业,当然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有着同样的探索。
中铝中州分公司可为其中典型。面对整个行业萎靡不振,产能过剩,需求乏力;企业内部经营环境恶化,大幅亏损的局面,中铝中州分公司调整生产流程,通过加大费用控制、狠抓进厂矿石质量等措施,使产品完全成本每吨降低200多元。
同时,中铝中州分公司还全面启动运营转型,转变心智模式,从系统思考的概念出发,对任何一个指标的变化进行经济性评价,避免出现某个工序显著改善、相关工序却改善不到位的现象,从而导致效果出现偏差。其效果是:截至9月底,企业原材料、产品两端市场还原到年初预算水平,基本实现盈亏平衡。
也许你要说,无论企业规模,还是管理水平,能与中铝中州分公司相提并论的企业,又有几个?那么,咱就借着这个年终盘点的机会,看看还有哪些企业、哪些事件,让人深思,可供借鉴。
从多氟多的专注创新与华丽转身、东方海纳的超越智慧,到和兴化工的一鸣惊人、沁阳一机的借智引力;从对话鑫诚总裁张国平的转型“三部曲”,到大明创基总经理蔡佳明的“数控”梦,再到“黑脸包公”刘军良的降耗情,甚或是冯营公司的“节约达人”何黎明……当我们掰着手指,历数这些人、这些事,或大或小,都汇聚成一种向上的力量,推动着我市工业转型提升。
也许,这正是我们推出《产经观察周刊》的意义,也是我们为什么会不遗余力地成为企业,尤其是那些专注创新企业的宣传者的原因。至少,我觉得这样的报道,胜过单纯的、教条的说教和灌输。
这样的价值观,体现在方便面本土品牌的痛与思、焦作白酒的困于变,还体现在绞胎瓷产业的文化与市场之争、特色老产业的消长之辩……我想,这样的价值观不仅架构着《产经观察周刊》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我们能赢得读者认同的原因。
我们的初衷,不是通过单纯的形式,去介绍企业的经营活动,而是想通过一些与具体经营活动有关的人,把他们有价值的经营观念,和对管理的理解感悟传递出来,呈现一些新的思考,让大家或从第三方的角度,来参悟企业的运营、经济的脉动。
在这个冬天,我们也尝试着,挤干水分,甩去杂质。以期在新的一年里,以更精准、更纯粹的文字,呈现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