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笠 本报通讯员 王 威
继获得“全国首批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三项荣誉后,在12月8日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大会上,他再获殊荣,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他就是河南煤化集团焦煤公司赵固二矿井下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申麦成。
1988年7月,高中刚毕业的申麦成离开老家来到焦煤集团当了一名煤矿工人。当时,矿上井下电气设备维修技术人才十分紧缺,区队长安排他干井下维修电工。面对区队领导的信任,申麦成暗下决心一定要掌握好机电维修技术。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为尽快了解机电知识,掌握检修技术,申麦成省吃俭用,自费购买了20多本专业书籍。下班后,他就一头钻在宿舍里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困了,他用冷水洗把脸;饿了,他就啃几口凉馒头。在补习机电理论知识的同时,他还经常找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学习接电缆线、修高爆开关等实际操作技巧。
有一次,为了弄懂一个电气方面的难题,申麦成托熟人找到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的一位教授求教。他的求知精神,感动了教授。这位教授破例允许他利用歇班时间旁听自己的课,并为他办了一张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借书证。为了学习前沿知识、掌握一流技术,他还参加了河南理工大学成教学院机电专业函授班。
刚刚调到焦煤集团赵固二矿时,申麦成发现井下使用的综掘机二运溜煤槽挡煤板是用3毫米厚的窄铁板加工的,不仅强度小、不耐磨,而且还常常漏煤,与现代化的EBZ160型综掘机一点都不匹配。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自身的理论知识,他经过细心观察、反复尝试,设计出了加高加厚的新型挡煤板,既满足了综掘机大量、快速出煤的需要,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代化煤矿,机械化程度高,井下刮板运输机比较多,接切链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尤其是新工人,往往掌握不好。申麦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暗下决心要解决这一难题。他受其他单位用连接环临时阻止上链后滑的启发,在矿机修车间连续工作三天后,成功加工出了卡链器,将接切链时间缩短为35分钟。目前,这种卡链器已在焦煤集团井下普遍推广应用。同时,他还顺利解决了皮带拉煤倒转和综掘机液压前探梁油管接头漏油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企业节省了一大笔维修费用。
井下电缆吊挂脏、乱、差,申麦成将废旧细钢丝绳接起来拉成一条直线,两头固定好,中间均匀间隔固定,再把电缆钩固定在细钢丝绳上,使得吊挂起来的电缆平、直、顺,这成为质量标准化检查中的一大亮点。近几年来,申麦成先后完成溜煤槽卡链器、电机防护罩等大小革新3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500多万元。
由此,申麦成被工友们称为机电维修大师。但是,他深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为此,他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努力为矿上培养机电维修方面的紧缺技术人才。他结合工作实际,编写了综掘机、刮板运输机等矿山设备维修保养培训教案,深入浅出地为徒弟们讲解。他还手把手地教徒弟们如何看电气原理图、如何拆卸综掘机等实际操作技巧。
严师出高徒。在申麦成的大力培养下,徒弟们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突飞猛进,现在大都成为了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