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以来,博爱县以“访民情、解民忧”为重点,立足实际,创新思路,依托区域化党建支撑,通过搭建平台、健全机制、群众评议等手段,探索出了一条以基层党建引领群众工作的新路子。
依托党建平台,建立群众工作网络。该县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在县、乡镇、村三个层面,建立了上下联动、各方参与的立体化群众工作网络体系,使一大批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县委带动推进。该县县委把群众工作始终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制定了县领导联系群众制度,每月到基层调研不少于2次;建立县党政联席会定期研究群众工作制度,每周一上午对本周群众信访情况进行总结研究,召开舆情分析会,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建立了县级领导日常信访分口接待、重点案件约谈下访、涉法涉诉案件公检法“三长”联合接访制度,面对面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截至目前,该县县级领导累计接待群众380批次3250人次,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1800余件。二是乡镇联动推进。该县整合乡镇服务中心、群众接待中心、调解室等资源,成立乡镇群众工作站;乡镇领导每天轮流坐班接访,抽调机关党员干部协助进行现场调处和便民服务工作,实现信访接待、群众工作、纠纷调处等“一站式”服务。三是村级代理服务。该县先后在233个行政村建立群众工作代理站,每个代理站安排2~3名工作人员,推出信访代理、代办手续等便民利民措施50余项,实现了群众小事基本不出村。
健全联系体制,促进党群关系和谐。该县建立了全方位的联系群众工作机制,确保群众工作运行长效化。一是建立民情沟通制度。该县在每个行政村设立民情联络员,联络员由镇村党员自愿参加,定期走访群众,收集关于就学、就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记录《民情日记》,并分门别类建立民情台账,并逐级上报县、乡镇两级党委;每月初由县委群工部牵头,召集政法、教育、国土、劳动等相关部门召开民情联席会议,根据收集到的民情民意进行分析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去年以来,该县民情联络员共收集群众各类意见和建议1580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850个,排查化解信访问题390个。二是完善党员帮扶制度。该县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每人帮扶1户困难群众,定期深入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去年以来,该县600余名副科以上党员干部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000件,排查化解信访问题190起。今年年初以来,该县分期分批开展党员联系点活动,县委机关党员干部每人联系一个有代表性的农村党支部,每月深入联系点不少于2次。截至目前,该县已建立党员联系点150个。三是完善矛盾调处机制。该县规范定期排查制度,村委会每周开展一次排查,乡镇党委每半月进村进行一次排查,县政法委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研判会议,研究矛盾纠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截至目前,该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960起,成功化解940起。
强化群众评议,促进党员作风转变。该县不断完善服务群众工作评价机制,一是建立“承诺—践诺—评诺”服务群众工作监督制度。对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党组织服务群众工作实行年初在县电视台公开承诺,年末接受基层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的评议。二是建立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监测制度。该县聘请了100名公道正派、威信较高的群众担任行风监测员,对全县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员的服务意识、工作质量、办事效能等8个方面进行定期监测。通过调查研究、现场座谈、民主测评、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监测员根据其表现情况给予评定,测评结果每季度向社会反馈。去年以来,该县共对66名优秀党员给予了表彰奖励,对3名不满意党员进行了诫勉谈话。三是建立党员工作测评制度。该县以基层群众代表为参评主体,采取召开测评会和入户测评等方式,对基层党员履行职责和服务基层群众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满意度测评。对群众满意、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和提拔重用;对测评结果差、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责任人进行问责。去年以来,该县共有近1万名党员接受群众评议,群众满意率达98%。
(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