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助推我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市政协于12月12日组织召开了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建言献策座谈会。广大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各专委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认真组织,积极参与,提交书面材料110篇,内容涉及经济转型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现将与会部分委员发言摘要予以刊发,以期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有所裨益。
高凤桐(市政协常委):推进我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应以集群化为宗旨,以提升和优化为方向,做优做强六大支撑产业,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应围绕大项目和大企业做文章,进一步增强投资需求的选择性和针对性,积极探索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左右一个产业的发展模式。对产能过剩、产品低端、效率和管理低下的企业,主动进行兼并重组和存量调整,把具有发展潜力和一定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规模提上去。积极推动引导微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形成发展联盟。通过创新驱动筹划和引领企业,在产业内部大力开展技术协作,把分散的资金和人才“捆”起来集中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对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投入产出效应最大化。
王亦山(武陟县政协主席):发挥和放大四大怀药品牌价值和经济效能,是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发展和群众增收、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是挖掘特色优势,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二是建设规范标准化基地,变种植优势为规模优势。三是拉长产业链条,变经营优势为产业优势。四是加强原产地保护,变品牌优势为市场优势。
岳青岭(市政协委员、马村区政协主席):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显得尤为迫切。工业转型升级要在落实好已出台的企业减负措施的同时,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和金融协调,加强对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治理整顿,优化发展环境,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研究出台推动我市工业经济转型提升的系列政策,为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工业转型升级应把创新作为核心推动力,把提高质量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到第一位,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优化结构的一号工程,把培育重大主体作为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王峙东(市政协委员、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是“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径是“四化”同步发展,关键是转型提升,突破口是项目带动。要把项目建设始终贯穿于经济转型的全过程,作为经济转型的主抓手和主支撑。通过重点领域项目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业转型升级、农业优质高效绿色发展,推进旅游业转型提升。应积极谋划运作项目,抓好新建项目开工,督察在建项目进度,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尚国营(市政协常委、焦作师专科研处处长):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必须打造人才集聚“洼地”,为经济转型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在研究制定引进人才优惠政策方面,应敢于打破常规,体现“优、实、新”的特点。“优”就是政策要比过去、比别人更优惠,更有吸引力;“实”就是政策要明确具体,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及时兑现;“新”就是敢于创新,研究一些外地没有的政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通过政策引导、注重宣传、提前介入等措施,积极吸引焦作籍学生服务家乡建设。用人单位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立足实际招人,注重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通过一家引进、多家使用、组织高级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开设人才论坛等办法,努力把高端人才的作用发挥到极限。
郑玉力(市政协委员、河南轮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建设特大型城市,必须有特大型企业支撑。要瞄准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打响焦作本地企业品牌。条件成熟的企业要围绕产业链条,相互股权渗透,形成发展联盟。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政府要适当回购大企业股权,增强在发展上的话语权。
焦崇奎(市政协常委、民建焦作市委驻会副主委):促进制造业和物流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迫切要求。通过加强指导、出台鼓励扶持政策、优化市场环境、加大物流人才引进等政府引导措施,为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整合提升工业集聚区物流功能和现有制造业仓储物流设施功能,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平台。推动物流行业内部的合作与交流,建立物流业和制造业信息系统对接和共享机制,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信息共享、标准对接。
赵丽(市政协常委、焦作市技师学院副院长):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目前我市培养出来的一线产业工人数量还不够,质量还有待提升。特提出建议:一是压缩普高的招生数,扩大中职的招生数,鼓励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上中职。二是加快职教园区建设。三是提高培养层次,在现有条件成熟的中职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焦作市职业技术学院。四是建立快捷高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多渠道引进稀缺人才。
王小庆(沁阳市政协副主席):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科学规划与建设管理的关系。编好规划,用科学规划引领城镇发展;用好规划,以科学规划来推动城镇建设;维护好规划,以科学管理保证规划的刚性。二是处理好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的关系。三是处理好推进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系。四是处理好政策支持与创新推动的关系。一方面要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解决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五是处理好城镇化建设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着力体现城镇化特色,完善各项配套措施,严把工程质量关,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马晴和(市政协常委、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应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一是要全方位、多渠道培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领导管理人才。二是高层次、多举措培养创新型人才。三是抓特色、求实效培养创新型人才。要突出焦作经济转型的地方特色,力求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实效。
王红娟(市政协委员、温县祥云镇副镇长):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而且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必然趋势。推动我市土地经营权流转,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制定由流转市场决定,涵盖土地区位差异、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在内的基准价格,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收益。对引导农户流转土地较多的乡镇给予适当奖励,对实行土地规模化种养的龙头企业和大户给予重奖,积极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李艳芬(市政协常委、市农业局农村能源保护站站长):大力开展农村沼气建设,是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打造绿色农业的最佳途径。加强我市农村沼气建设,应加快推进我市农村沼气工厂化进程,降低农村生活能源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应着力做好以户用沼气发展为主向户用沼气和各类沼气工程协调发展转变;从建管并重向以管促建、以管促用转变;从单一粪便原料向多种原料利用转变。应努力完善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杨晶(市政协委员、市司法局调研员):目前我市中小学教育总体现状是好的,但还存在民办教育机构管理混乱、老师有偿补课、单纯追求升学率等现象。解决这些问题,要抓好教育和管理,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八大报告精神上来,统一到国家的法律法规上来,统一到党的教育方针上来。要加强师德教育,制定处罚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下大力气坚决制止教师有偿补课现象。要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管理,坚决取缔非法教育机构,加强对合法教育机构的正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