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2013年节假日安排引众热议。其中,舆论表示,明年元旦以8个工作日换来的休假代价太大。而在假期设计既定的情况下,民众纷纷开动脑筋,想办法提高自己的主观幸福感。对此,部分专家认为,假期安排不可能让人人满意。
(据12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
新年在即,很多人感到元旦假期安排有些“蹊跷”。鼓噪和质疑主要集中在碎片化休假和8天超长工作日方面。
其实,民间的声音不无道理。除了元旦放假调休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外,明年多个周日被调成加班日也遭来怨声一片。算上元旦,明年我们将面临1个连续8天上班和3个连续7天上班的超长工作日。此外,在2013年29天的假期中,“真材实料”的假日只有11天,剩下的18天都是从常规周末“挪假”而来。如此安排,一度有律师放言:连续7天上班有置用人单位于涉嫌违反《劳动法》之疑,而劳动者则因此被剥夺了每周至少休息1日的法定休息权利。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对2068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题为“你觉得怎样放假更幸福”的调查中显示,73.4%的受访者对2013年的放假安排“不满意”,92.5%的受访者直言自己很“缺假”。
对此,群众用民间智慧来应对僵硬的政策。12月18日,为适应研究生考试实际情况,新疆财经大学作出了元旦假期调整,并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国内很多高校都采取了同样的调休模式。同时,很多公司也表示,不少职员事先已有日程安排,不如顺水推舟,执行更加人性化的元旦休假。
尽管非议众多,但仍有部分专家对民间声音嗤之以鼻,称“假期安排不可能让人人满意。”
行业不同,需求各异。无论多么完善的休假制度,亦不可能让众人皆大欢喜。然而,当绝大多数民众对假日安排产生质疑的时候,无论怎样辩解,这样的休假设计都是失败的。属于民众的假日,却在民众现实生活的实践中推行受阻,其设计原则必定与民众意愿和生活习惯背道而驰了。完善休假安排这样的“顶层设计”,不能不正视民众的声音。
每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年放假通知皆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这两个文件。这样做,一方面有标准可循,但另一方面却忽视了民意的诉求和时代的变迁。
“争议朝堂,莫能抗夺”要不得。现阶段,对于网友的质疑和鼓噪,制度的设计者不应回避或争辩,更应该为民众被压抑的假期诉求提供一个合理的宣泄渠道,使之得到疏导和释放。更愿相关部门多开展一些实地调研,多倾听一些民众意见,使休假设计在“争议”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