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第二年,农场农业收入从100万元猛增到600多万元,职工年收入提高到1.2万元。
“变法”之处气象新
土地经营体制改革为农场一系列改革打响了头炮,农业机械股份制改革紧随其后。在此之前,农场每年农机维修费用就有四五十万元。即使这样,这些农机也常常在农忙关键时节难以派上用场,还需要到社会上租用农机。
2005年,农机股份制改革方案出台。农场将农业机械评估作价,面向职工出让60%的股权,组建由总场持大股、职工个人入股的农机合作社。由此,农场不仅收回了200多万元的农机资产,还省去了每年数十万元的维修费用。而农机股份制改革的效果是,农机性能明显改善,作业效率显著提高,入股职工也得到了实惠。
博农乳业是博爱农场的重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但在2003年前,博农乳业公司已连续3年亏损。
栗先奇通过调查发现,全员股份制等于变相的大锅饭,没有人能够对企业真正负责,必须进行股权结构改革。
改革的方案是:进行股权结构调整,经营管理层持大股,不增持就辞职,同时允许职工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持股或退股,股权在农场内部流转。股权结构调整方案实施后,经营管理层筹资收股,持股份额达到股份总额的30%以上,职工个人持股近30%,总场持股40%,股权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改革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
股权结构调整的当年,企业就实现扭亏为赢,且效益逐年递增。今年,该企业实现赢利已从股权结构改革当年的48万元提高到了600万元,并被省市行业主管部门评为质量放心企业、河南省知名品牌、焦作市纳税A级信用企业。
改革创新无止境
2010年,栗先奇担任博爱农场场长后,一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另一方面着力改善民生,为职工办实事。
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今年8月,农场第三轮土地经营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全面推行“两田制”,即全场土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以7个千亩方为主的粮食高产创建区,另一部分是5000多亩的特色经济区。而今,这两部分土地均已承包到户,农事生产有序推进。“两田制”的推行,为农业创高产、职工增效益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围绕农场经营转型升级,一个个新项目相继上马。在成功收购洋江食品公司的基础上,博爱农场年产50万头生猪屠宰线已投入试生产。至此,博爱农场实现了生猪饲养及屠宰加工、奶牛饲养及乳品加工等全产业链经营。
2010年以来,农场加大现代新型社区建设力度,一举拆迁职工危旧住房13500平方米,新建住房270套,为困难职工改善了住房条件。同时,加快社区绿化改造和休闲娱乐设施建设步伐,建起了职工文化广场、职工活动中心、老年公寓、骨灰堂等公益设施。近两年来,博爱农场为职工2次提薪,人均月工资增长430元。
“我们将通过项目带动、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休闲特色农业,把博爱农场建成焦作市民的菜园子、米袋子、肉铺子。我们的目标是在‘十二五’末,全场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利税达到3000万元,产值和利税较‘十一五’翻两番,职工收入翻一番,全面建成经济发展、和谐进步的文明小康新农场。”栗先奇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