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上午10时,大封镇大司马村的苗年旺和妻子带着病愈的儿子来到县人民医院住院部综合服务大厅办理出院手续,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从结账到报销的一切手续。
7天前,苗年旺的儿子因发烧、咳嗽、胸闷被诊断为“急性支气管肺炎”,来时急匆匆带钱少,住院期间心里忐忑不安。谁知,住院期间医生护士一次也没来催缴费用,出院时也仅花费了1360块钱。除了新农合补助的612元,他只交了自己应承担的748元费用。
按照《武陟县先住院后付费管理办法》规定,我县参合农民因病需要住院治疗的,只需携带个人身份证、户口本和参合农民健康卡等相关证件,在定点医疗机构对住院病人信息核对无误后,即可为其办理入院手续。患者住院期间,免交任何医疗费用,免押任何证件,免提供任何担保,免签任何协议。参合农民出院时,只需将个人自付部分医疗费交纳到所住定点医疗机构即可。
从今年6月15日起,我县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新农合住院患者23941人次,其中按“先住院、后付费”模式住院23258人次,占新入院患者人数的97.15%。
“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以‘四免’为特色的‘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是一项惠民之举,便民之策,利民之路,也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创举和实践,充分体现了医疗卫生系统服务农民、尊重农民、信赖农民的信心和决心,也体现了卫生事业公益性和均等化的原则,对于规范医疗行为,提升服务质量,缓解医患矛盾,打造诚信社会具有深刻的意义。”谈及“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机制的创新,县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常元升说。
龙源镇原庄村农民宋雅琴曾经因“血管性头疼”在县人民医院住院。“原想不交钱先看病,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一定不会好。但是,在住院期间,每天的花费清单写的清清楚楚,让俺放心;主治医生、责任护士一天几次到床前问寒问暖,给俺剪指甲、梳头、打开水,服务可好哩!钱花的不多,但是享受的是优质的服务。”时过两个多月,谈起就医时的感受宋雅琴还是感动不已。
为了方便群众就医,我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还实行结算、补助“一站式”服务,3000名医务工作者向全县人民做出了“五想十免”服务承诺,17万农户家家都有就医“明白卡”,群众对医疗服务不满意的可以直接打电话给卫生局长,医务人员上门服务的自主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在西陶镇卫生院综合服务大厅,笔者被就医指南机所吸引,上边有医院简介、科室设置、医疗设备、特色服务、健康教育、临床路径7个项目,群众来医院就医,手指轻轻点击,看病走什么路径、花费多少、报销多少都显示的清清楚楚。
三阳乡三阳村87岁的高云英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下肢残疾至今还没有成家,二儿子一家靠农田收入和打零工生活,是全乡有名的低保户。今年8月,老太太因膀胱肿瘤导致尿潴留到乡卫生院住院治疗。
“百善孝为先。以前来医院看病,都是先交钱,为给老娘看病俺借遍了亲戚朋友。这次住院期间俺没有交一分钱。出院时,除了合作医疗报销,医院又根据俺家的实际情况减免了200块钱,对应该承担的费用给了30天的宽限期。出院后,医生、护士还经常打电话,来家给老人测量血压、指导生活饮食,这对俺一家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呀!”老人的二儿媳孙菊香说。
为了避免逃费现象的发生,我县建立诚信体系为“四免”制度保驾护航。对未在出院后30日内结清自付部分医疗费用的参合农民本人及有抚养关系的父母、岳父母、子女及配偶,列入新农合“黑名单”,列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黑名单”。被列入“黑名单”的人员不再享受“先住院、后付费”的优惠政策,在未结清所欠款项前,也不能享受新农合及时报销结算政策。被列入“黑名单”的人员率先扣减其新农合个人以及含家庭成员的账户金额;属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按其领取工资总额的70%扣减其亲属应交而未交的医疗费用、滞纳金及罚款;属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按其领取养老金总额的70%扣减应交而未交的医疗费用、滞纳金及罚款;属享受民政、计生、残疾等优抚待遇的人员,按其领取优抚金的70%扣减应交而未交的医疗费用、滞纳金及罚款。截至目前,我县没有发生一起逃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