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言
本报通讯员 崔红星
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完成目标任务的170%,新入驻工业项目完成目标任务的260%。
投资10亿元的修武县伊赛牛肉有限公司牛肉深加工及产业化项目综合车间建设基本完工,设备即将安装,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该公司在全国肉牛屠宰加工行业综合实力排名将从第二位上升到第一位;投资15亿元的河南伟彤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液压缸项目一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该项目首创中国液压缸第一品牌,填补了中国没有液压缸品牌的空白。
“在华芳集团全国的产业布局中,修武纺织有限公司是今年业绩最好的,修武的服务让我们放心、安心、顺心。集团总部正在筹划在修武加大投资力度。”华芳集团修武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敏峰如此评价修武的投资环境。
走进修武县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个飙升的指标、一个个火热的场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都让记者感受到宁邑大地只争朝夕抓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快”字当头,“实”字支撑,修武县以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以快突破,以实求效,实打实的目标、举措带来实打实的效果。
顶层设计实打实,得益于科学发展。
工业,是修武的短板,基础差,底子薄,总量少。修武县决策层在看到劣势的同时,更从中看到机遇。正因为底子薄,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快。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的大融合,是修武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的历史责任。基于这样的科学发展理念,该县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狠抓产业集聚,狠抓项目建设。从产业集聚区由5.56平方公里拟调整至13.48平方公里,从企业星罗棋布到初步形成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该县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华芳纺织、鑫锐金刚石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唐山托普、北京申安等一批大个头项目即将签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县着眼长远,不计眼前得失,不是“拾进篮里都是菜”,而是坚持选商招商,提高“门槛”。凡入驻产业集聚区的项目,严格评价每亩土地的GDP产值和税收贡献,对投资强度每亩低于233万元、建筑容积率小于1.0的项目,坚决不予出让。在项目审批上,严把环境关,先后否决了化工、印染等20多个投资额达100亿元的项目。
记者在修武县采访时,从县主要领导到职能部门、产业集聚区负责人,从机关干部到项目建设管理人员,说到项目建设,都在谈压力、谈进度。该县由县主要领导牵头,每周召开一次产业集聚区工作例会,每周对未按时间节点推进的项目进行督察通报,每两周举行一次项目观摩活动……“没有进度,会睡不着觉,会被书记、县长问得直冒汗。”不止一个人这样说。
服务措施实打实,带来了“洼地”效益。在河南鑫宇光实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军告诉记者:“我们一期工程投资1亿多元,边试生产边建设。预计今年5月份,我们深圳总部的生产线将全部转移到这里。”这家国内生产自由空间隔离器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是修武以商招商的成功例子。与之有产业链条上下游关系的焦作振林磁业有限公司向修武县推荐,修武县及时捕捉信息主动出击,促成鑫宇光公司加盟修武产业集聚区。15家涉企职能部门派人驻扎产业集聚区联审联批,9家职能部门进驻产业集聚区重点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安心顺心。截至去年11月底,该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238万元,超过市定全年目标1062万元。
务实发展,增速加快,该县经济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去年11月底,修武县财政收入完成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