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支出和管理工作新机制,大力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为做好新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
立足创新,实施综合改革。围绕“钱从哪里来、往哪花、怎样花”三个重点环节,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意见》,确立各级人口计生经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人口计生经费投入体制。农村税费改革后,原乡统筹费开支的计划生育支出,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同时,市委、市政府在农村税费改革、会计委派、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县管等历次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优先考虑计生经费保障工作,出台政策,下发文件,逐步探索建立计生经费保障新机制政策框架。
完善制度,建立投入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计生经费公共财政保障体系,保证优先安排、足额预算,保证均衡拨付、投入到位。一是预算安排做保障。根据人口计生工作要点及长期规划,建立部门编制、财政把关、政府讨论、人大审议的计生经费预算安排办法,确保计生经费预算安排科学、合理、到位。二是转移支付做支撑。在中央和省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按人均2.6元的标准用于乡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三是社会抚养费做补充。规定纳入国库的社会抚养费全部用于计划生育事业,县级按不低于80%的额度补充乡级计生经费。四是专项资金给予倾斜。在奖励扶助、困难救助、退“二胎证”奖励等项目上,实行专项安排、专款专用,确保各项计生奖励政策落实到位。
加强评估,建立管理机制。在确保投入到位的前提下,切实加强支出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生资金的使用效益。着重抓好四个环节:一是事前评估。严格界定计生事业费支出范围,明确规定14个专项支出项目,科学测算评估,确定支出计划。二是事中采购。凡是符合采购条件,全部进行政府采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三是事后评效。组织相关部门,对确定的计生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四是严格奖惩。将计生事业费预算安排到位、资金按进度拨付到位、支出管理规范情况作为“党政线”计生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投入管理到位的实行奖励;同时,对计生事业费投入不到位县市区直接定为三类县市区,对投入不到位的乡镇办事处给予黄牌警告和通报批评。
保障有力,推动事业发展。计生经费足额投入到位,按时均衡拨付,为人口计生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劲持久的动力。实行政府埋单,全面开展出生缺陷干预世代幸福工程;免费开展 “六关爱一维权”优质服务活动,为不同年龄阶层的群众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困难家庭救助、退二胎指标奖励等各项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得到落实;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得到加强;全面落实基层管理服务经费,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加强,村组计生干部工资待遇得到落实,人口计生干部能力建设活动得到深化,全市人口计生事业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刘新荣 陈连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