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教制度改革,当回归法律
【事件】: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3年将推进劳教制度改革。多年来,劳教制度深受社会舆论关注,民意呼吁停用乃至废除这一制度。尽管改革的前景尚未明确,但政法会议上提出的“法治中国”一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路径。
【观点】:劳教制度,源于前苏联,盛行于“阶级斗争”年代,在改革开放时期屡遭质疑。不能否认,在特定历史时期,劳教制度确有其积极意义。但法律学界认为,劳教制度有违反宪法、违反《立法法》、违反正当法律程序等“八宗罪”。依法进行劳教制度改革,使政府的权力运行于法律之光的照耀下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部分。 ——《东莞时报》
司法机关应调查“套号学历”
【事件】:近来,网上出现一批打着办理“套号学历”的贩子,称可办理“克隆学历”。这种学历不仅是全国统一招生录取的正规学历,而且还能通过教育部指定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查询。“套号学历”现象说明学生学历信息已遭泄露,并涉嫌违反刑法相关规定。
【观点】:“套号学历”是历史遗留问题,若要求教育部门和学信网重新收集1991年到2001年的学生信息,是十分困难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切断信息泄露这个环节。对此,需要司法机关介入调查,根据“套号学历”者发布的信息,顺藤摸瓜打击了信息泄露,“致命漏洞”是可以一定程度堵上的。 ——《新京报》
“民生实事”可以再实惠一些
【事件】:各地两会陆续召开。政界人士关心换届,普通百姓关心民生。两会上最令百姓关注的就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十大民生工程”。这是关乎老百姓钱袋子、菜篮子、课本子、药罐子的根本,是每天开门七件事的关节。
【观点】:民生实事要实在。老百姓不一定在意城市美轮美奂的宏观规划,但一定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微观收获。因此,让“民生十项实事”再细点,再和百姓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期待衔接紧密一点,是我们对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期盼。
——《现代快报》